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334534
齐豫:为你讲述人生的“橄榄树”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11期
     听北欧民谣、唱英文歌、读诗写词、参加选秀,这些文艺范儿十足的事情,齐豫在40年前已经开始做了。

    “音乐是有力量的,”她说,“它不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更是可以影响他人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听者的耳中,齐豫的声音让人想起海边捡回的贝壳,藏着大海的倾诉和海风的清冷。正如她所唱的那首《橄榄树》,世事茫茫,人生碌碌,却总是对远方充满向往。

    作家三毛的词、音乐家李泰祥的曲以及齐豫的演唱,是经典歌曲的顶配了。三毛的文字代表着流浪与远方,“她的文字给我很大的启发,那种乐观、洒脱与坚持让人触动”,作为三毛的粉丝,唱三毛写的词让齐豫感到与有荣焉。这之后,她与歌手潘越云一起用歌声讲述了三毛的半生故事,记录在《回声》专辑中。

    33年后,当身边的友人提到想办场与三毛有关的演唱会时,齐豫觉得缘分到了。而这场《回声》,更是对自己音乐人生的一次回眸。

    从生活出发,民谣不讲大道理

    齐豫是在1975年读的大学,接触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的流行音乐。“那时候爱尔兰、苏格兰和美国有一批弹着吉他唱歌的民谣歌手,他们的音乐对我的影响比较大。”齐豫说。

    “那些民谣都是说故事,那些故事特别真实感人。歌词都是简单的词句,也不说大道理。比如,讲一个女孩从天真的小孩子成长为一名女性,再到结婚生子,过完一生的故事。就像看三毛的书一样,在故事中读懂生活的寓意。”

    民谣也多被叫做“校园民谣”,因为这些歌手很多是从校园中走出来的。所讲述的故事也以莘莘学子的校园故事为主,它代表了青年人的思考与创作。

    “我觉得民谣就是从生活出发,表达自己的感想。你不一定要学过声乐、乐理或者是古典音乐才能写出来,许多人就是用一把吉他,甚至就用‘想’来进行创作。我会唱歌,我就想想想,也许就能写成一首歌。我觉得那时候强调的是一种精神,让大家意识到不要老是唱别人的歌。所以那时第一张华语现代民歌专辑出来的时候,我就很少唱以前的西洋民谣了,而是猛唱那张专辑里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而且我每首都学,即使弹的不好,能把它唱出来也很开心。”齐豫讲述道。

    音乐需要艺术精神

    谈到商业和艺术的关系,齐豫直言:“当年更纯真些,在艺术上更用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音乐制作一般是,一个制作人全力打造一位歌手,一张专辑里有10首歌,特别好听的有五六首,当然剩下的也绝不是滥竽充数。而现在单曲发行越来越多了,有一阵子一张专辑里也就一两首可以听,其他的单曲更像凑数,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

    但是,商业与艺术并不是对立的。音乐的传播需要商业的运作,唱片公司的签约与支持可以让音乐人首先解决生活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创作。齐豫表示:“没有饭吃的时候是什么都做不出来的,所以商业的运作可以说是必须的。”至于艺术性,在齐豫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对待音乐的态度,“创作者对他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抱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是音乐工业里面的一种艺术精神”。

    “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做出了自己可以接受的一些妥协,让大家在能听进去的状态下把唱片发出去,并保持了自己做音乐的初心,这样就可以了。有些歌手花了長时间的心血与付出,却鲜有共鸣,可能就是没有缘分,或者时间不到。就像《橄榄树》在1970年初就写好了,却等了好几年才广泛流传,很多东西很微妙的,要等一个时机。”齐豫诉说道。

    人生到了这个阶段,自己要成为“橄榄树”

    1979年,齐豫第一次唱《橄榄树》的时候还在读书。有一天她去见老师李泰祥,台湾著名作曲家、民谣“泰斗级”人物,“推开他的纱门进去,发现他在立式的钢琴上面铺了一张很大的谱子,上面写着《橄榄树》,我注意到作词人是三毛,我就很兴奋”。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觉得惊为天人,虽然听了很多这种风格的英文音乐,可是在当年所有的中文歌曲里面好像没有听过这种清新的风格。”但是,入世尚浅的齐豫当时只是觉得好听。

    这首最初自己只觉得好听的歌,齐豫唱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地她发现《橄榄树》唱的是一种理想。歌者开始了自己对歌曲的思考与人生的探索。“我在追寻,每个人都在追寻,不然那么一句简单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怎么吸引了那么多的人?”齐豫说道。

    追寻了20多年后,在2002年的个人演唱会上,齐豫告诉自己的歌迷,她“找到了自己的橄榄树,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能找到自己的橄榄树”。

    时至今日,“橄榄树”对于她的寓意再次发生了改变,她决定不再“追寻”了,而是选择让自己成为一棵“橄榄树”。她说:“我必须先丰富自我,成为一个可以让人乘凉的地方、一个有氧气的地方,让你一进来就能感受到那种氛围。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我必须提供一些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曾经历过的挫折或者曾感受过的开心给大家,让大家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能够在这里及时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我希望给予你阳光、空气、水,这种很直接的,你所需要的东西。”

    (摘自《劳动报》2018年8月14日) (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