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11323
宝宝偏食,原因在家长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日 幸福家庭2017年第12期
宝宝偏食,原因在家长

     肥胖和体重不达标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了,有些孩子头发稀疏无光泽,皮肤粗糙,牙口不好,口周色素沉着。这些孩子几乎都有偏食的情况,算起来将近占了就诊的1/4。经常有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我们小时候吃什么都香呀,哪会不吃鱼不吃肉的?”

    是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却没胃口了,这是为什么?家长问孩子是不是亚健康,医生告诉他们,营养不均衡,会导致孩子一系列生理的改变,孩子出现了生长发育异常、易于感染等问题,甚至有的还出现了情绪不稳定。要不要干预?当然要干预,而且是越早越好。

    幼儿偏食需追溯到母乳喂养阶段

    昕昕两岁半了,因喂养困难前来就医。昕昕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来了,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责怪孩子,说昕昕只吃猪肉,其他荤菜不吃,蔬菜的话也只是吃土豆。医生耐心的询问孩子饮食上的情况,一直追溯到开始尝试添加辅食时的情况。

    昕昕6个月时开始尝试添加辅食,对新食物不是太感兴趣,只是成功添加了肉糜及根茎类食物。对其拒绝的其他食物,家人没有反复尝试添加,因此目前昕昕只接受婴儿期接受的食物种类(猪肉和土豆等食物)。

    0~6月龄期间,绝大部分宝宝对母乳有着绝对的亲和力,接触新食物时,抵触、拒绝是正常生理现象(当然也有容易接受辅食的宝宝)。昕昕目前这种情况,正是因为没有坚持添加其他辅食所致。

    婴儿期辅食添加很重要,为宝宝儿童期甚至成年期的食物喜好奠定基础。合理正确的辅食添加可以减少儿童期发生挑食及喂养困难的风险。

    缺乏咀嚼会对某些食物产生厌恶

    6个月的海,因呕吐、排绿便前来就诊。原来家人正给海尝试添加辅食,昨天新加入米糊进行尝试,海非常接受,喝了一小碗,结果第2天出现了消化道不适症状。医生告诉他们不要紧张,适应了就没事了,不要放弃添加辅食的努力。

    常常有人问,什么时候添加辅食最适宜。最新研究表明,建议4~6月龄间尝试添加辅食。

    荣宝,9月龄,之前一直母乳喂养。最近开始添加辅食,家长遭遇了想象不到的阻力。医生强调了适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4~6月龄是婴儿的味觉发育敏感期,是咀嚼吞咽固体食物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延迟添加辅食,会因错过味觉发育敏感期,导致宝宝更不容易接受辅食,辅食添加之路更曲折。其实,适时添加辅食,不仅可以让孩子容易接受新食物,还可以有预防生理性贫血、预防乳牙龋、预防缺锌、减少过敏反应等作用。

    洋洋1岁了,妈妈抱怨孩子挑食,不吃肉。其实,洋洋从6月龄起加辅食,青菜、水果已经逐渐过渡到碎末状、块状,唯有肉一直是做成肉末吃。现在洋洋一周岁了,却拒绝吃肉。医生告诉洋洋妈妈,没有了咀嚼,消化酶减少,会对某些常吃的食物产生厌恶,甚至因为缺乏了咀嚼功能的锻炼,语言发育也可能发生延迟。

    边吃饭边看手机很危险

    合理添加辅食,除了对宝宝体格和神经发育有重要影响,还可以很好地预防儿童期挑食。儿童期挑食很大程度都是家长在宝宝婴儿期辅食添加不合理造成的,“儿童挑食”这口“锅”更应该家长去背。

    正确的喂养方法,一是让孩子尽可能吃多种品种的食物,二是让孩子自己吃饭。你如果总是做孩子喜欢的食物,时间一长,偏食是必然的。如果你总是要跟在后面喂孩子,这种“填鸭式”的喂养势必减少了孩子吃饭的乐趣。吃饭,不仅是营养所需,更是交流所需,是天伦之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缺乏了这种乐趣,营养问题是一方面的,将来社会适应能力也会成问题。

    偏食是一种家长惯出来的“病”。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基础打不好,将来体弱多病、学习困难、行为异常,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有时不会成为社会问题。

    孩子不吃,有些家长想出来的点子真是五花八门:奖励零食,买玩具,讲故事,承诺到哪里去玩,让孩子骑在脖子上。孩子吃饭变成了为家长做事似的。医生鼓励亲子游戏,但吃饭就是吃饭,不要混为一谈。另外,零食也是孩子健康的一个隐形“杀手”。

    还有的家长用看电视、平板、手机视频分散宝宝注意力来喂养,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长时间下去,会降低小孩对食物味觉的敏感性和饥饱能力的自控力,危害很深远。

    有的孩子说,妈妈烧的菜不好吃。医生和家长说,营养搭配是要用心去做的,厨艺是不是也可以勤学苦练下呢?为了孩子,当然也为了自己。可别忘了,“色”和“香”可排在“味”前面。

    另外,适当的亲子活动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唤起孩子吃饭的乐趣。

    添加辅食有诀窍

    添加辅食,建议就是16字秘决——循序渐进、反复尝试、从少到多、从细到粗。

    循序渐进 4~6个月起添加米糊,尤其是强化铁的米糊;引入食物根块茎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依次逐渐引入蛋黄、河鱼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如果添加顺利,7~8月龄可添加肝脏、动物血等。每一样新的辅食添加增量周期为4~7天,具体因宝宝体质及个体情况而定。

    从少到多 以蛋黄添加为例,最初可用1/8或1/4蛋黄去让宝宝尝试,如随着每天尝试宝宝逐渐接受了蛋黄,即使爱吃,也要控制喂养量(推荐1/8或1/4蛋黄);还要观察宝宝吃完辅食后状况:第二天大便怎么样,有没有出现湿疹等;如果状况良好,可在此基础上慢慢添加,4~7天左右添加整个蛋黄。如宝宝出现大便异常或者湿疹等等,需要在之前基础上减量尝试。

    从细到粗 添加辅食的食物状态顺序:糊状—碎末状—块状。

    反复尝试 荣宝妈妈说,孩子就是不肯吃。医生说,反复尝试很重要,要选择尝试时机,尽量选择宝宝心情愉悦,处于饥饿临界状态进行尝试。要培养宝宝对于食物的兴趣,进食行为是靠学习获得的,可以让宝宝去用手先感觉食物,增加宝宝对食物的兴趣,会提高辅食添加成功率。

    偏食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

    从进入诊室,榕儿这孩子一刻也不消停。凳子像是嵌有钉子一般,怎么也不能让他的屁股停留片刻。黄黄的脸皮,干枯无华而稀疏的头发,医生轻轻握住他细得似芦柴杆儿的胳膊,将他按坐在凳子上。

    榕儿5岁了,体重不到30斤,相当于3岁孩子的体重。奶奶不停数落:“皮啊,没得闲时,不肯吃,每次到了饭时都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喂他。”

    医生是见惯不怪,问了奶奶几个问题:“孩子不吃蔬菜吗?孩子喜欢喝饮料?零食吃的不少?孩子大便硬結,两三天才解一次?孩子咬手指头?孩子磨牙?孩子容易出汗?孩子放学回来做作业,做一会就要玩一会儿?脾气急躁吗?”奶奶频频点头,焦急变成了惊讶:“医生,你怎么知道的?”

    这些都是幼儿与学龄前期后孩子偏食症的典型症状,此时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偏食,还有情绪与精神异常及其他全身表现。

    食物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某些重要营养成分可能含量极低,长期偏食会使体内某些营养成分不足,导致营养成分不均衡,引起红细胞结构与体积的变化。所以,偏食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或红细胞体积不达标。红细胞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它的功能就是运输营养物质到达组织吸收,也运输代谢产物排泄。红细胞体积下降,红细胞个头偏小,必然导致运输能力下降,影响新陈代谢,影响生命机能的正常进行。

    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偏食的危害性,下决心和孩子一起努力改变偏食的习惯。 (吴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