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15期
编号:13376190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产妇中,随机挑选90例同期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将产妇按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低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产妇接受高浓度罗哌卡因,根据产妇麻醉效果来评估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5 min 的Apga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运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治疗,高剂量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低剂量镇痛效果较高剂量弱,但是安全性较高,将该治疗模式推广至临床中,可有效提升臨床效果。

    【关键词】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无痛分娩;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5.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5-0-02

    分娩是一个女性必须接受的正常过程,在分娩过程中,产妇需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疼痛[1-2],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让产妇接受麻醉药物进行麻醉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3],但是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的不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同[4]。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麻醉效果,特选取90例产妇进行研究,每组45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低浓度罗哌卡因,观察组产妇接受高浓度罗哌卡因,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产妇中,随机挑选90例同期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按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纳入标准:(1)均为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2)产妇的意识清晰、表达能力优良、精神状况佳;(3)ECGO评分处于0~1分。排除标准:(1)双发癌;(2)需要临床干预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3)产妇与家属不配合、依从性差;(4)经实验室检查产妇患有传染疾病;(5)意识障碍、沟通表达能力差。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30.17±2.94)岁,孕周38~40周,平均(39.13±0.13)周;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30.72±2.81)岁,孕周38~40周,平均(39.31±0.4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全部过程清楚了解后,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硬膜外穿刺置管,实施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生产企业: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1031)进行麻醉,对照组产妇接受低浓度罗哌卡因,剂量为0.115%,观察组产妇接受高浓度罗哌卡因,剂量为0.125%,维持剂量为7 ml/h,两组产妇的注射速度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VAS评分与新生儿Apgar评分对产妇的疼痛感觉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VAS评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重;新生儿Apgar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大部分新生儿评分多在7~10分[5-6]。统计产妇麻醉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VAS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

    麻醉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5 min的Apga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生命体征水平对比

    麻醉前,两组产妇生命体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产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血压异常1例、心律异常2例、胎儿心律异常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血压异常5例、心律异常2例、胎儿心律异常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娩时产生的疼痛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原[7],会刺激产妇的机体发生各种应激反应,引起生理变化,同时让产妇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甚至可能导致产妇的产程延长,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给予适宜的缓解疼痛的措施,以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8-9]。随着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上的大力推广,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通过镇痛药物的使用,大大的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缓解产妇面对疼痛的心理,让产妇在第一产程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直至宫口全开时,有足够的力气顺利完成分娩。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镇痛药物是罗哌卡因,该药物是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抑制患者的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发挥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的作用[10],然而,麻醉剂量高低,患者的麻醉效果也不同,较多研究表明,高剂量的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运用,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可有效促进产妇的顺利分娩,虽然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较多,且发生率较高,增加了安全隐患,但是在缓解患者疼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11]。, 百拇医药(周爱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