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34期
编号:13208020
分析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将环磷酰胺冲击与激素联合应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环磷酰胺冲击,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明显较对照组高,24 h尿蛋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环磷酰胺冲击与激素联合应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4.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035-02

    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过常规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停药后反复发作,患者出现不能耐受临床药物治疗的现象,即转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其治疗不能仅采用常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而是需要联合用药,如与细胞毒类药物联合使用,环磷酰胺为烷化剂类抗肿瘤药,具有极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被用于肾病综合征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2]。本次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探究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8例,所有患者肾病综合征均符合《肾脏病学》第3版中有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入院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免疫制剂及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哺乳期、相关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有关方案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实施。其中37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其中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24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4例,膜性肾病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7~69岁,平均(54.37±1.21)岁;病程7~16个月,平均(12.46±1.17)个月;激素抵抗19例,激素依赖6例,频繁复发9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67岁,平均(54.14±1.11)岁;病程7~15个月,平均(12.04±1.23)个月;激素抵抗16例,激素依赖8例,频繁复发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激素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泼尼松(生产企业: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201)治疗:口服,按照患者体质量确定用量,使用剂量为0.5 mg/(kg·d),连续服用3个月后根据病情调整与使用方法为顿服15 mg/d;抗血小板类型药物潘生丁(生产企业: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225)治疗:饭前口服,30 mg/次,3次/d;抗免疫药物雷公藤多苷(生产企业: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422):饭后口服,1.5 mg/(kg·d),分3次服用;火把花根(生产企业: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569):口服,0.36 g/次,3次/d。连续治疗2个月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使用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若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则应在服药3个月时以常规减小剂量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环磷酰胺(生产企业: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4654)冲击治疗:将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與10 ml/kg环磷酰胺充分混合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将滴注时间控制在1 h内;按20 ml/kg的剂量给予患者环磷酰胺水化治疗,1次/d,以2 d为1个疗程,注意使用剂量不能超过100 mg/kg。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其中疗效的判定标准为:若治疗后患者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呈阴性,24 h尿蛋白量<20 mg,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提示恢复至正常范围,则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尿蛋白定性检测为+~++,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提示接近正常范围值,则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的尿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无改善,且水肿等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可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血糖升高、呼吸道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量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http://www.100md.com(张俊)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