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31期
编号:13215333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后的心功能变化(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1期
     在置入起搏器后的随访中发现,与术前相比,VVI组和DDD组的LVEF值均有下降的趋势,而VVI组LVEF下降则有统计学意义,DDD组LVEF虽有所下降但并无统计学意义。文献研究表明,右室心尖部起搏百分比是造成术后出现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12]。这是由于长期行右室心尖部起搏会造成左心室传导延迟,静息心电图显示QRS时限增宽,此时双心室收缩不同步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右室起搏比例较高,因而术后的LVEF不同程度下降,这也支持了右室心尖部起搏是引起心功能异常的一种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DD起搏可防止左心室重构,可有效纠正左心室和右心室活动的不同步,实现再同步,从而降低术后选择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3]。双室起搏可纠正左右心室不同步,因而与右室起搏相比,给予慢性心房颤动行房室结消融患者双心室起搏更能有效保存左新室的功能[14]。另有研究表明,希氏束起搏和希氏束附近起搏十分接近于正常心室的激动顺序,术后可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15]。

    BNP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