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27期
编号:13106124
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中对脑卒中的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康复护理,治疗周期为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临床疗效,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肢体運动能力评分。结果:(1)护理1个月和护理5个月后,康复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31.47±6.01)分和(52.84±6.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恶化1例,无效5例;康复组无效1例;对照组有效率81.82%,康复组有效率9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康复护理; 脑卒中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135-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1]。近年来,脑卒中患者数量在逐渐增加,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此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其主要以突变和多变为特点[2]。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有些患者还是会留有脑卒中后遗症,且致残率仍高达65%~80%,对患者的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3-4]。此时,护理对其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观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联合康复护理,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依据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定,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包括男37例,女29例,年龄35~70岁。病程5 h~3年,其中脑出血41例,脑梗死25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实施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之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康复护理,并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康复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心理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为脑卒中的主要表现,除肢体瘫痪外可能还伴有失语症状,由于突发的肢体功能瘫痪对患者心理的打击是不可避免的,消极情绪也随之产生。护理人员采用应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热情耐心的为患者进行病情介绍、治疗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情度,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并配合临床治疗。

    1.2.2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为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应注重口腔护理;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定期观察尿液颜色及导尿管通畅度,及时解决引流不畅问题;嘱咐患者家属适当按摩患者下肢,并辅助其由少至多循序渐进做肢体运动,以防因长期卧床而产生下肢深部血栓。定期更换输液部位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长时间输液引起静脉炎。

    1.2.3 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早期介入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患者在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配合以针灸、理疗治疗效果更好;偏瘫患者的肢体锻炼对患者康复效果至关重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各个关节活动度内的被动活动,每日两次,并保持肢体功能的位置与被动体位;传统的按摩治疗对患者的康复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病后第3天开始介入康复治疗。针对由高血压而引起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告知其在服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密切测量血压,并建立科学的饮食方式,即低脂低盐。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有效率评估。由卫生部病科质量的控制标准可以分为: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百分数分为5级,①基本痊愈:评分减少89%~100%,病残的程度0度;②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2%~86%,病残程度1~3度;③进步:评分减少15%~40%;④恶化:评分增加22%以上;⑤无效:评分减至22%以内。通过护理治疗6个月后进行了疗效评价,其中①②③纳为有效,④⑤纳为总无效。(2)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别评估护理前、护理1个月、护理5个月后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康复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31.47±6.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1±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5个月后,康复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52.84±6.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4±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经过6个月的护理后,对照组恶化1例,无效5例;康复组无效1例。对照组有效率是81.82%(27/33),康复组有效率是96.97%(3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为神经科一种常见临床疾病,临床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且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作为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危害其生命健康,在常规治疗及护理之外,如何找到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护理质量是值得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深思的问题[5]。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常由于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患者在心理及生理两个层面上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摧残,所以怎样最大限度地来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已经成为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临床研究发现经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协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改善预后效果,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拇医药(杨颖)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