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046829
不同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7期
     本研究对不同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G1组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5.23±2.15)min、(1.05±0.87)个月、(16.32±2.86)d,与G2组、G3组、G4组相比时间显著较短,且G1组的术后创口感染(6.4%)及并发症发生率(9.7 %)与G2组、G3组、G4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G2组、G3组各围术期指标较G4组有明显优势,但G2组、G3组术后创口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与G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果显示,清创时间与创口感染率呈正相关(r=0.751,P<0.05)。提示早期進行清创处理对缩短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术后感染与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尤其骨折损伤后6 h内为黄金清创时间,早期进行清洗、创口消毒、切除创缘、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可为二期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清创时间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率呈正相关,骨折损伤后6 h内为最佳清创时间,在允许条件下,骨折患者应尽快就诊,外科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最佳清创时间和清创彻底性的认识,把握清创时间,尽快为患者行彻底清创治疗,以降低开放性骨折的创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汪珏,郑林峰,朱郎萍,等.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592-5594.

    [2]田辉,何磊,李龙鹤,等.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317-4318.

    [3]莫基浩,李少侠,尚秋美,等.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前后创面病原学培养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0):588-591,5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5]韩小松,向柄彦,陈炎城,等.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21-3522.

    [6]李筱轶,秦瑾,冯忠军,等.开放性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73-774.

    [7]马翔宇,王东.开放性骨折修复:创面感染、植入物选择及预后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6):4258-4264.

    [8]李筱轶,孔明,冯忠军,等.清创术对预防开放性骨折感染的重要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26.

    [9]柳申鹏,万广,梁秋冬,等.外固定架结合泡沫敷料覆盖负压引流修复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4):7157-7161.

    [10]李菊仙.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572-574.

    [11]栗向东.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复合体防治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感染的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2):730-734., http://www.100md.com(余芳 付霞丽)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