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6期
编号:13047518
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6期
     本次研究发现,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因素中,年龄≥55岁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血管弹性较差,脏器功能减退,一旦出现脑缺血缺氧,代偿能力差,则脑血管痉挛程度比较严重[8]。夹闭手术也是诱导这一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这可能是术中对载瘤动脉进行操作时,对血管造成损伤,同时脑组织牵拉、手术暴露等影响下,局部脑灌注减少,诱导缺血损害,而术后蛛网膜下腔积血清洗难度大,也可导致脑血管痉挛。临床学者普遍认为,Hunt-Hess作为动脉瘤分级系统,可预测患者疾病及预后,分级越高则病情越重,相应的预后更差[6],本次研究证明这一点。Fisher分级是依据CT反映出的网膜下腔出血时积血程度分级,这与血管痉挛的发生有着相关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術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概率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患者,而多隐私分析结果也证实这一点,然而有学者认为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中,动脉瘤的位置并无影响作用。另外,本次研究中,既往脑血管破裂史也是导致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因素。

    综上所述,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夹闭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瘤、既往颅内动脉瘤破裂史、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

    参考文献

    [1]刘艳,朱明秋,林丽晴,等.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3):249-250.

    [2]高剑峰.显微镜直视下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67-68.

    [3]张苏立.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护理30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5):388-389.

    [4]王灵芝,柯绍发,扬丽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2例报告[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0):49.

    [5]张峰,刘建峰,李鹏,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78-2380.

    [6]常谦,刘俊,岑键昌.改良Fisher分级与破裂动脉瘤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209-1210.

    [7]俞学斌,金国良,吴承龙,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预测指数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14,36(5):374-377.

    [8]郭文才,吴勇,李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7-9., http://www.100md.com(周建军 官测林 沈东伟 胡方进 蓝佛琳)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