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22
编号:13636438
DR、CT与MRI在评价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2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ANFH)采取DR、CT及MRI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20例单髋A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皆采取DR、CT及MRI评价,观察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期,对比分析三种评价效果。结果:DR诊断阳性率为66.67%,CT则为83.33%,MRI则为96.67%,三种评价方式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分期诊断结果来看,三种评价方式诊断阳性率在Ⅰ、Ⅱ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及MRI评价股骨头坏死及其分期均有一定价值,但DR与CT诊断早期ANFH效果不佳,而MRI诊断早期ANFH最为准确与敏感,值得借鉴。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分期; CT; DR; MRI;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07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2.041

    股骨头坏死亦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属于骨关节常见疾病,多因血液病、风湿病、烧伤及潜水病等所致[1],会先对邻近关节面组织血供造成破坏,进而引发坏死。早期确诊对于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以往多采取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包括DR、CT及MRI等。为了进一步探讨DR、CT及MRI评价股骨头坏死分期的临床价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