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3118034
肠外瘘的最新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0期
     【摘要】 肠外瘘是普外科腹部术后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消化道瘘类型,其传统治疗方式为在充分引流基础上进行择期手术,但随着近年来关于肠外瘘的病理生理研究及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手术治疗方式有了很大转变,新的早期确定性手术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外瘘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肠外瘘; 病理; 生理; 手术方法;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0153-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0.077

    肠外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与腹腔、皮肤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可通过此通道得以进入这些脏器或体外,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感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其中感染、出血、营养不良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肠外瘘多发生于腹部外科手术后,上世纪70年代之前其病死率高达50%~60%,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治疗技术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徘徊在10%~20%[2]。因此,如何减少肠外瘘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仍是目前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肠外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 肠外瘘病理生理及预后因素的新认识

    上世纪70年代前人们将肠外瘘视为消化道急性穿孔,处理方式为盲目进行早期手术修补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