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369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两组治疗前上下肢肌力>Ⅱ级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比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压疮现象,压疮发生率为2.27%(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416,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其康复最佳时机是在发病后的3个月内,若积极引导其展开相关的早期功能锻炼,将能大大加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速度。在发病初期,通过对患者大脑与肢体实施相应被动训练,可给予患者的脑部组织一定的刺激,并加快其肌肉血液循环,从而有效避免患者的发病后出现肌肉的萎缩[7]。同时,护理人员在积极引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时候,还需在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其进行相关的传递运动、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等,并给予患者患肢的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避免肌肉的萎缩[8]。而且,对于肌力Ⅰ、Ⅱ级的患者,在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时一般以被动练习为主而主动练习为辅,而肌力为0级的患者则需积极引导其借助于健侧肢体来有效带动其患肢的活动,从而使患肢功能得到有效锻炼[9]。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的相关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进行了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明显成效,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上、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压疮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伍燕环,邓丽芬.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护理干预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80-81.

    [2]贺桔红.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101-102.

    [3]高荣英,王英喜,吴彩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94-95.

    [4]侯爱玲,刘秀珍.早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23-124.

    [5]韩艳萍,张艳辉.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149-150.

    [6]刘欣,孙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136-137.

    [7]陈福芳.8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85-86.

    [8]赵学慧,贺燕.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实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77-178.

    [9]周杰,王秀峰.5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96-97.

    (编辑:欧丽), 百拇医药(龙长青)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