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8
编号:13659790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5日 林毅
第1页

    参见附件。

     120例患者的423个病灶中,CT检出的≤5 mm的病灶数目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共检出≤5 mm的病灶353个,CT只检出34个≤5 mm的病灶;6~10 mm的病灶,核磁共振共检出44个,CT检出21个;核磁共振共检出11~15 mm的病灶26个,CT检出22个11~15 mm的病灶。将核磁共振及CT检出≤5 mm的病灶数目、6~10 mm的病灶数目、11~15 mm的病灶数目分别进行字2检验,P<0.05,CT和核磁共振腔隙性脑梗死的≤5 mm的病灶、6~10 mm的病灶、11~15 mm的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腔隙性脑梗死CT与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比较

    120例患者中,核磁共振监测腔隙性脑梗死阳性120例,CT确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6例,CT检查的阳性率为71.7%(86/120)。经字2检验,CT与核磁共振腔隙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脑组织中缺血缺氧,脑细胞出现代谢紊乱,脑组织水肿。这一改变在CT图上的表现是出现典型的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CT检查的缺点在于若患者进行CT检查时还未到发病的24 h,此时脑组织的梗死病灶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