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3
编号:13666479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应用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黄旭君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液复苏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其中一条10~15 min内快速输注7.5%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霍姆)4 ml/kg,另一条输注必要的抢救药品及止血、纠酸、激素、抗感染药物等,当收缩压达70 mm Hg以上时,减慢输液速度,使得MAP维持在61~70 mm Hg,根据监测情况对液体速度进行微调,30~60 min内实施有效止血方法,出血控制后立即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肾功能

    干预后6 h及12 h观察组患者的AST、GGT、TBIL、BUN及C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2 h观察指标均低于治疗后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我国常见的产科疾病,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科在临床上面临的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孕产妇是一个特殊人群,产科大出血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1)孕期血液高凝、血液浓缩、血容量增加、孕期存在胎儿胎盘循环、对失血活动的反应性较差等;(2)产后出血往往来势迅猛,出血方式多样,不容易准确估计出血量;(3)产科出血多发生在院前,呈非控制性,到达医院时多出现出血性休克,情况紧急,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传统的液体复苏是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尽快、尽早地大量输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使生命体征接近正常,并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最近大量的试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对传统液体复苏方法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即刻、大量的液体复苏,输入的液体中有1/2~1/3并不参与有效循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