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19
编号:13672897
梅毒患者早期诊治及预防的临床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5日 黄永寿 赵艳阳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早期诊治和预防,其中100例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分两侧臂部肌肉注射,240万U/次,1次/周,共3周,30例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G治疗,肌肉注射,0.8 mg/d,共1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50例行苄星青霉素治疗,分两侧臂部肌肉注射,240万U/次,1次/周,共3周,20例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给予红霉素治疗,口服500 mg/次,4次/d,连服15 d[5-6]。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观察组中早期潜伏梅毒92例,一期梅毒18例,二期梅毒20例;对照组中早期潜伏梅毒51例,一期梅毒9例,二期梅毒10例。

    2.2 观察组初诊和复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1~2周,100例以上患者皮损均开始消退,1个月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3、6、9个月复检,复检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详见表1。

    2.3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3、6、9个月进行血清复查,在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转阴30例,对照组转阴9例;在6个月复查时,观察组转阴51例,对照组转阴23例;在9个月复查时,观察组转阴82例,对照组转阴28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