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66958
手术治疗42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张敬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小肠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优26例,良1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胶囊内镜及核素扫描等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及时剖腹探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手术; 小肠出血;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1-0131-02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部位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只有不到5%的出血发生在小肠(Treitz韧带到回盲瓣之间)。小肠出血由于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小肠全长约5~6 m,在腹腔游离度较大,蠕动活跃,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其病因诊断难度大,处理比较棘手[1]。不少患者出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甚至危及生命。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出小肠出血的部位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虽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显像检查能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但受病情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临床实际应用并不广泛,患者往往需要经剖腹探查术才能确诊[2]。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了42例术前或术中确诊为小肠出血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收治的42例小肠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3~76岁,平均43.6岁,病程5 d~3年。主要临床表现:多数病例以反复便血及贫血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