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6
编号:13741373
浅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根据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安送至院内进行治疗,且入院诊断与院前诊断相符。经过后续治疗,58例患者基本治愈出院,4例死亡。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规范对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及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6-0102-0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病快,并且症状千变万化,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然而因其起病急、病情凶险,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52~79岁,平均64.3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1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6例,广泛前壁并右室心肌梗死4例,下壁并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并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合并疾病:既往患有高血压病者7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3例。诱发因素:过度疲劳18例,生气、情绪激动等精神刺激20例,寒冷刺激8例,无明显诱因16例。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护理人员应配备好各种抢救器材、药品以及监护设施,如氧气瓶(袋)、气管插管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除颤仪等,2 min内出车[1]。接诊患者后首先根据其症状和体征以及心电图改变做出初步诊断。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予以吸氧、镇静和止痛。经院前抢救治疗病情平稳后,尽快入院作进一步处理。
, 百拇医药
    1.2.2 入院后护理 入院后予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清洁安静的环境,避免刺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心电图,护理人员应熟知各种异常心电图变化,并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在入院后一周内密观察血压,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 min监测一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无合并症每隔1~2 h测一次。只要怀疑有心梗患者都应给予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的吸氧3~5 d,后改为间歇吸氧。可缩小梗死面积的扩大,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心律失常,缓解心绞痛,维持静脉通常,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遵医嘱给予其他治疗药物及处置措施。强调低热量少食多餐,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严禁吸烟与饮酒。以免发生再次梗塞。

    1.2.3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发病快,老年人对病情理解较为吃力,往往伴有其他并发症,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格外细致、耐心,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尤其心梗患者会出现排尿排便困难,应帮助老年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同时让患者多听流水声,大便困难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等缓解患者痛苦。而且由于当今空巢老人较多,子女不能陪床,空虚、孤僻的老年患者也在日益增多。而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同时,应常陪同老人聊天,鼓励患者调整心态,保持老年患者心情舒畅,促进病情康复。
, http://www.100md.com
    1.2.4 静脉溶栓护理 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前应仔细向患者询问疼痛部位、时间,排除禁忌证。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神志等生命体征,时常询问疼痛有无减轻,是否有头晕等不良反应。

    1.2.5 日常生活护理 由于心梗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平均年龄均在60岁以上,因此好多老人生活很难自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同时应注意观察老人的情绪状态,并注意预防便秘等并发症。

    1.2.6 并发症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应进行绝对卧床休息,与此同时很容易发生褥疮和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每2 h帮助患者翻身,白天护理时应帮其拍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要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备好常用急救的心律失常和和血管活性药物。

    2 结果

    经过院前积极的抢救措施,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院前诊断相符。经过后续治疗,58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死亡,成功率94%。死亡病例中,2例患者死于心律失常,2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经随访,58例患者中9例目前仍进行药物治疗,偶有反复心绞痛发作,49例病情稳定,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它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引起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进而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2]。以发热、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和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为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它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有较高的死亡率,以老年患者多见,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存在退行性心脏病,因而心功能基础差,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受损等有关[3-4]。老年心肌梗死的致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于劳累、饱餐或精神受到刺激而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是其常见并发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来势凶险,因此,迅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抢救的成功至关重要[5]。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加强护理干预,规范对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及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兰志宏.急性心肌梗死38例院前急救体会[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4):318-319.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7.

    [3]李俊民,屈艳玲,李小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1):60-61.

    [4]李桂芝.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13-114.

    [5]孙秀兰,白香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6(2):184-185., http://www.100md.com(茹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