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4
编号:13741620
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护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4
     【摘要】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引起出血的原因以及所进行的临床护理。方法:采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59例产后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9例产后出血患者,其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34例、胎盘因素19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产道损伤2例,57例患者完全治愈,死亡率为0。结论:患者出现产后出血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注重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和产后护理,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4-0095-01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500 ml者为产后出血,出血在1500 ml以上即为大出血[1]。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笔者所在科室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的59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收治入院的产后出血患者59例,年龄22~38岁,平均27.85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20例;足月产51例,早产8例;单胎妊娠57例,双胎妊娠2例;自然分娩47例,剖宫产4例,行会阴侧切助产8例。

    1.2 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

    可采取称重法和容积法进行诊断。其中产后出血分为三期,分娩过程中出血和分娩后出血最为常见,其次为分娩后2 h出现出血。其中诊断时应排除羊水量后计算出血量。

    1.3 产后出血原因及治疗

    1.3.1 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约占产后出血的62.4%,在本研究59例患者中有34例为此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节律性的进行收缩,如果其节律性出现明显的强度或者频率下降,则为子宫收缩乏力。常常因为胎位不正,或者子宫发育异常,子宫肌瘤或者精神高度紧张,宫腔感染等。护理人员可进行按摩子宫,帮其进行收缩,从而恢复子宫自主收缩的能力,通常持续15 min,可酌情给予镇静剂,根据情况进行静脉滴注缩宫素,剂量大小根据宫缩的强弱进行调节,若出现10 min内宫缩持续60 s以上,应立刻停止滴注,如缩宫素无效可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或宫腔纱条填塞法。
, http://www.100md.com
    1.3.2 胎盘滞留性出血因素 胎儿娩后30 min胎盘仍未娩出,并出现的子宫出血,应当考虑胎盘滞留性出血[2]。其中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胎盘术或清宫术,同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由于产妇比较虚弱要适当加强宫缩。

    1.3.3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由于血液凝固因子遗传性(如血友病)或获得性(如肝功异常、肝炎、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产后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是最难确诊且最为危险的,也是最不容易诊断的。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抗凝补充凝血因子,并保护重要脏器,以免引起衰竭,同时注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1.3.4 软产道撕裂伤 通常由于胎儿头部过大,急产或产钳助产、臀牵引术等手术器械使用不当造成,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立刻止血,缝合伤口。

    1.4 产后出血的护理
, http://www.100md.com
    1.4.1 一般监护 产妇自分娩开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分娩时的症状。及时发现出血,严密观察是否仍有出血、休克、心衰、重要脏器的损害、低血压等病理现象,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

    1.4.2 产妇吸氧以及体位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持续的吸氧3.5~6.9 L/min,必要时应给予面罩或气管插管给氧[3],并注意保暖,采取平卧位,观察呼吸是否恢复正常,面色、口唇颜色、心率等是否正常。

    1.4.3 预防感染 产妇因产后出血而丢失大量的血液,身体各项功能虚弱,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发感染,应首先保证环境的清洁,空气流通,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并记录体位、恶露等情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1.4.4 产后出血的预防 应做好一系列的产前、产时、产后检查,以及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如产妇的并发症、胎儿的胎位,并结合产妇孕前、孕后的病例进行分析。对初产妇应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分娩知识宣教,消除产妇紧张情绪。产时是防止发生出血的关键时刻,应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产妇在分娩时应给予鼓励,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和紧张感。产后应观察2 h,判断是否有产后出血的现象,此时的产妇通常非常虚弱,应注意保暖,保持环境整洁、安静,给予产妇充分的休息。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59例产后出血患者,其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34例、胎盘因素19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产道损伤2例,出血量1507~3230 ml,57例患者完全治愈,有2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出血量多,征得家属同意后实施子宫切除术,死亡率为0。

    3 讨论

    分娩期是孕妇最关键的时刻,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护产妇的生命体征和产程进展,尽量避免产程过长。分娩前应注意营养,排空膀胱,实时观察阴道出血量、宫缩情况,自胎盘娩出后,观察2 h。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应对和处理措施,并对产妇及家属在分娩前做好健康教育,出现情况及时安抚产妇以及家属情绪,提高产后出血的警觉意识,降低发病率,避免患者死亡。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8.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35.

    [3]阎臻.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29-530.

    (收稿日期:2012-08-06) (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全在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