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7
编号:13745614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59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7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9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治过程。结果:59例患者经治疗后,3周内低颅压症状消失,复查腰穿压力正常,8例患者经硬脑膜修补术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21.4 d。结论:外伤性低颅压综合症一经诊断应积极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利尿剂的使用,增加液体入量,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升高颅内压,有助于纠正低颅压综合征。

    【关键词】 外伤性颅脑损伤; 低颅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65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131—01

    正常颅内压的范围,由腰椎穿刺测定应在7.84~11.8 kPa

    (80~120 mm H2O)。所谓颅内低压综合征,系指患者侧卧腰穿压力在7.84 kPa以下所产生的综合性症候群[1],临床表现与颅内压增高相类似,只因处理方法各异,必须慎加区别。现将2008—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9例外伤性低颅压患者的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患者,男37例,女22例,年龄11~67岁,平均38.3岁。均因车祸、打击、坠落等外伤引起,脑挫裂伤28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颅底骨折31例,其中脑脊液漏1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伴硬膜外血肿11例,伴硬膜下血肿5例。59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腰椎穿刺测压和头颅CT证实确诊[2]。

    1.2 临床症状

    (1)头痛:直立性头痛,平卧头低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在头外伤后1~2 h出现,常见于前额及后枕部,严重时可遍及全头并向颈、背、肩、下肢放射。在伤后2~3 d后头痛最为突出;(2)恶心、呕吐、眩晕:常发生于头位变动、剧烈头痛之后,可出现头昏目眩、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有脉搏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等表现,面颈部皮肤可有阵发性潮红、厌食、乏力等表现;(4)神经系统查体:多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和衬垫作用,使脑神经直接受到挤压或牵扯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及展神经麻痹,应注意结合其他症状与颅内压升高相鉴别[3]。
, 百拇医药
    1.3 方法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可因不同病因而略有差异,但基本原则相同,常用治疗方法有:(1)卧床休息,可采取去枕平卧或头低脚高位;(2)增加液体输入量,每日经口服或静滴均匀滴注0.9%氯化钠溶液1000 ml及5%葡萄糖液约2500~3500 ml,意识清醒者多饮水;(3)扩血管及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给予含5% CO2的氧气吸入,每小时吸氧5~10 min,可使脑血管扩张、阻力减小促进脑脊液分泌;静脉注射蒸馏水10~15 ml/d,可反射性刺激脑脊液生成,但必须注意溶血反应;必要时可静滴0.5%的低渗盐水500~1000 ml/d,有增加脑脊液之功效;用0.5%普鲁卡因(奴夫卡因)10 ml行左、右侧颈交感神经节交替封闭,1次/d,可使颅内血管扩张;辅助使用止血、营养脑血管及神经药物等;(4)腰穿鞘内注入过滤空气或生理盐水30 ml/次,作用机制为:一方面可使颅内压升高,另一方面也可刺激脑脊液分泌。脑室内注入可避免腰穿后穿刺针孔漏出脑脊液之弊;(5)病因明确者,针对病因及时处理,如脑脊液漏修补术,低血钠脱水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及钠盐。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59例患者经治疗后,3周内低颅压症状消失,复查腰穿压力正常,8例患者经硬脑膜修补术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21.4 d。

    3 讨论

    外伤后低颅内压综合征常见于以下情况:(1)伤后脑血管痉挛、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等,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功能受抑制,使脑脊液产生过少[4];(2)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经耳、鼻丧失过多;(3)多数接诊医生发现颅脑损伤后,患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习惯性应用脱水剂、利尿剂以降低颅压,存在脱水剂、利尿剂的滥用;(4)腰穿时脑脊液可自腰穿针孔漏入硬脊膜外间隙,或放出过多脑脊液,脑脊液量减少导致低颅压;(5)颅脑损伤后患者气管切开,不能进食及长期高热均可使患者体液丢失过多,出现严重脱水、低钠血症等,造成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

    近来研究发现,脑外伤可致脉络丛绒毛基质出血,继后在绒毛基质纤维化阶段则出现颅内低压。因此,脑外伤后的低颅压综合征往往是脑外伤后期的主要症状之一[5]。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一般多引起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低颅压者较少,易被忽视,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常导致延误诊断及治疗。因此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应引起临床重视,甄别临床症状,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赵继宗.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9—472.

    [2]任金生.低颅压综合征[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1(6):540—541.

    [3]刘中远.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误诊误治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9(2):98.

    [4]杨建军.外伤性低颅压综合症[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1(4):123—124.

    [5]杨文丽.低颅压综合征诊治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27(6):453—454.

    (收稿日期:2012—06—14) (编辑:田烨), http://www.100md.com(范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