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8期
编号:13181114
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8期
     【摘要】目的:探讨出凝血常规检测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6例及健康人群70例,建立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标准,收集患者新鲜血液,分析单个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结果:通过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标准的建立,检测结果提示重症肝炎组凝血酶原时间(25.9±11.4)秒、肝硬化组凝血酶原时间(21.0±5.4)秒,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P<0.05);急性肝炎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3.8±14.1)秒,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31.4±7.1)秒(P<0.05)。结论: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保证了凝血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对临床诊断及指导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6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2)08-0065-02

    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一个临床辅助科室,在疾病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血液学各项指标的测定,须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1]。但临床实践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常规项目的检验结果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凝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反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而室内质控尤为重要[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