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6
编号:13758762
自拟增率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60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摘要】目的观察增率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益气温阳、养血通脉为立法,自拟增率汤(人参、黄芪、细辛、附片、麻黄等)加减治疗胸痹60例。结果60例中,治愈38例(63.3%),有效15例(25.0%),无效7例(11.7%),总有效率88.3%。结论通过纯中药治疗可显著持久提高心率,可延缓或避免安装起搏器,应大力提倡。

    【关键词】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中药治疗;增率汤

    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越来越多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大多数人都不愿接受起搏器的治疗,而采用药物治疗。笔者2005年3月~2009年6月运用自拟增率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6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45~78岁,平均57.4岁,病程1个月~5年35例,5~10年15例,平均5.5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怔18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电图伴窦房结阻滞5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窦性期前收缩3例,有晕厥病史1例。均常规应用阿托品治疗效果不佳。
, http://www.100md.com
    1.2诊断标准参照《心脏病学》[1]。窦性心律,心率40~60次/min,可伴有窦性心律不齐,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可产生逸搏。

    1.3治疗方法自拟增率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人参15 g,黄芪20 g,细辛6~12 g,制附片10 g,炙麻黄10 g,丹参15 g,五味子15 g,川芎15 g,桂枝10 g,甘草10 g。附子先煎,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分服,以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观察疗效。有房颤者可加珍珠母、百合,去附子、麻黄、桂枝,减细辛用量。心悸明显可加用鹿角胶15 g,并加大五味子用量。心痛者加元胡10 g,檀香10 g,活血行气。胸闷者加瓜蒌、薤白宣痹通阳。头晕者加菖蒲、磁石开窍通阳。

    1.4疗效评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窦性心律)经常在60次/min以上,所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窦性心律)比治疗前提高>10次/min,缓慢性心律失常明显改善;有效:部分症状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窦性心律)比治疗前提高>5次/min,有关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症状和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窦性心律)无改善。
, 百拇医药
    2结果

    本组60例,治愈38例(63.3%),有效15例(25.0%),无效7例(11.7%),总有效率88.3%。

    3典型案例

    患者,男,60岁,2008年6月3日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头晕颌仆,心悸、心前区隐痛,面色苍白,心率40~48次/min,曾服阿托品治疗无效。近日上症加重,查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缓。ECG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中医诊断为胸痹,心阳不振,治宜补心气,温心阳,活血化瘀。予自拟增率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10 g,黄芪20 g,细辛10 g,制附片10 g,炙麻黄10 g,麦冬10 g,丹参25 g,五味子15 g,熟地15 g,甘草10 g,补骨脂10 g,肉苁蓉20 g,菖蒲20 g,日1剂,水煎服,早、中、晚分3次口服,连服1个月,心率提升至45~50次/min。二诊:头晕症状消失,仍觉胸部憋闷不适,夜梦较多易惊,腰酸无力,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缓。将上方减菖蒲,将细辛、附片减至3 g,加瓜蒌25 g,薤白25 g,红花25 g,日1剂,水煎服,早、中、晚分3次口服,连服2个月,心率提升至56~62次/min,无胸闷、乏力、腰酸不适症状。此后间断服用上方治疗,心率一直稳定。
, 百拇医药
    4讨论

    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如冠心病、心脏病、心肌炎等,病程进展缓慢,常见于中老年人[2]。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窦房结及其相邻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理是心、肾、脾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使鼓动无力,脉来迟缓,又兼有血瘀,痰湿之邪,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本方即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而成,方中附子、黄芪温补心、肾、脾阳为君;人参、麻黄、桂枝、五味子、补骨脂

    补阳益气,温经散寒为臣;使以甘草性缓和,能益气,佐以丹参、川芎,共成益气温阳,活血通脉。诸药合用,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寒凝自散,络脉通畅。现代药理证实川芎嗪、细辛等有强心作用,可使心率增快并改善冠脉循环。经统计以冠心病所发窦缓最多,这也是本方在温阳补气基础上着重应用活血化瘀的依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窦房结功能低下的问题,近远期疗效较好。经随访2~5年,心率均保持较好,未见明显下降。可见本方可增加血流量,增加心脏传导,部分改善窦房结功能,从而提高心率。

    参考文献

    [1]毛焕元.心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21-722.

    [2]刘水昌.新编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治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392., 百拇医药(谭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