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C > 抽搐
编号:13758815
小儿热性惊厥50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5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对2003年3月~2011年3月京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住院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种,热性惊厥的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50例热性惊厥患儿经过发热期的细心观察与护理、惊厥发作时的规范急救护理均未出现并发症与后遗症。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护理人员只要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和护理措施,及时止惊、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急救;护理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分为单纯型与复杂型两种[1],起病急,病情危重,如果抢救及护理措施不当常引起窒息、外伤及反复发作的可能,部分病例可转变为癫痫。为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和护理措施,及时止惊、减少热性惊厥的复发。现将2003年3月~2011年3月年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50例热性惊厥患儿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儿,共50例,男29例,女21例。单纯型有43例,复杂型有7例。年龄为2个月~6岁左右。惊厥时体温38.5 ℃~39 ℃ 20例,39 ℃~40 ℃ 17例,40 ℃以上5例,<38.5 ℃8例。惊厥持续时间<5 min 36例,5~10 min 7例,>10 min 7例。惊厥时伴上呼吸道感染38例,肺炎或支气管炎6例,急性胃肠炎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其他1例。主要发作形式为全身性发作,表现为双眼凝视、口唇发绀、意识丧失、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病急,多发生在发热后12 h内。

    2急救措施

    2.1常规护理措施病室应安静,床单应定期更换,护理治疗时间应在固定时间进行,从而保证患儿的休息。

    2.2发热的处理措施对患儿的体温情况进行监测,患者出现体温上升会有四肢冰凉、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哭闹、食欲差、精神状态不好等临床表现。尤其是曾出现过惊厥表现的患儿,更应对其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体温上升过程中或体温超过38 ℃就容易发生惊厥抽搐,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
, 百拇医药
    2.3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发作时就地进行抢救,立即将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在头下放些柔软的物品,松解颈部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有效吸痰,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并托起下颌防止舌后坠,一边按压人中穴,一边遵照医嘱尽快使用止惊药[2]。选用安定类药物时,静脉注射速度要慢,以免引起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高热惊厥时还要及时应用退热剂。

    2.4氧气吸入无论患儿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提高氧浓度,减轻脑组织缺氧。通过血气分析和无创血氧饱和度监测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根据不同的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和给氧方式,使给氧达到理想效果。

    2.5加强防护惊厥发作时为防止坠床、碰伤及皮肤摩擦受损应加床栏,在床栏杆处放置棉垫,同时将床上硬物移开,在已长牙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开口器,以防舌咬伤。

    3讨论
, 百拇医药
    小儿热性惊厥是急症,各年龄期的小儿均可发生,但以6个月~5岁婴幼儿最常见,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升至38.5 ℃~40 ℃,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3]。热性惊厥发作时常引起窒息,继而发生脑缺氧引起脑水肿,因此抢救惊厥患儿应争分夺秒,严密监护。治疗原则是止惊、退热,治疗原发病,防止惊厥复发。防止热性惊厥发生的关键环节是做好惊厥前期的密切观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此项措施对患儿的预后情况非常的关键[4,5]。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发作时的急救与护理,充分认识到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重要性,掌握预防热性惊厥再发生的相应措施,如患儿有高温的表现,应控制其体温低于38.5 ℃,并对其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以保证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和恢复。

    参考文献

    [1]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1-402.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3]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19.

    [4]范云英.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81-82.

    [5]刘爱红.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153例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4-75.

    【收稿日期】2011-09-06, 百拇医药(邵小平)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C > 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