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4
编号:13758996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余新珍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共24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12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围产期整体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理干预,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产妇产后6周末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初产妇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使其保持轻松愉快心情,医患关系和谐,家属全方面给予心理支持和照顾,降低了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母婴生存质量。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在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比较多见的类型,指产妇在产褥期表现出的抑郁症状。孕产妇生理、心理在经历妊娠、分娩、产褥期、对婴儿进行照顾等系列过程时会发生各种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性质和程度超越了正常范围,即会发生病理的改变,多在产后2周发病,症状在4~6周较为明显,临床表现主要为哭泣、抑郁、焦虑、自责、悲伤、烦躁、易怒、失眠等,甚至产生自我伤害或伤害婴儿心理[1]。产后抑郁症病因较为复杂,具有较高发病率,在我国高达10%~30%。主要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产妇个性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开展围产期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次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共24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12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围产期整体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理干预,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初产妇240例,平均年龄265岁,分娩男婴142例,分娩女婴103例。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病史、均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年龄、孕周、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常规产检后待产,期间采取简单围产期教育,分娩至出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孕妇产前心理活动、健康状况评估对孕妇的家族性精神病史、个性特征、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孕期合并症、对婴儿的性别取向等进行评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