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编号:13760323
高血压病治疗的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9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误区

    高血压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成人患者多达1亿以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普遍存在着“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现象。有些高血压患者服药以后往往满足于血压值的降低效果,但并未达到血压控制的目标值。目前,高血压病大多数采取家庭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必须引起重视。

    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 http://www.100md.com
    2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患者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出现血压下降后,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治疗,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停药。

    3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 kPa,中午过后,血压会逐渐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是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当然主要应根据患者血压全天变化规律的具体情况,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服药方法,灵活采用。
, 百拇医药
    4降压过快过低

    有的高血压病患者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甚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患者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会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尤为明显。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此时偏高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的血液供应,如果一味要求短时间内降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因此,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1]。

    5照搬照套别人不结合个人情况治疗

    有少数患者,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这是既不客观又不现实的。因为,高血压的不同个体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是不一样的。如某人用某药降压效果非常明显,而另外一人却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时,有一小部分人会发生心悸、脸红等不适症状,而多数人则感觉良好。因此应当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2]。
, 百拇医药
    6凭症状服药

    有的高血压患者只是感到头晕、头痛等不舒服症状的时候才临时服用些降压药,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或者认为没有治疗必要了,平时就不服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即使高到26.6 kPa(200 mm 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患者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无论有无症状,即使血压已降至正常,患者也应每天坚持用药维持治疗。

    7贵药、能降压的药都是好药

    有不少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只要是价格贵的药、能降低血压的药都是好药。其实,不同的个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对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耐受性也不一样。有的药物疗效虽然不错,但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患者不易坚持,或者是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配伍禁忌不宜使用。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是: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降压效果持久,连续用药不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少,能降低高血压病引起的并发症,不影响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服用方便,药价低廉,长期服用不增加患者太多的经济负担。
, 百拇医药
    8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

    有些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超重者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限制膳食中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量以控制血清胆固醇,限制饮酒,戒烟和抵制吸烟。此外,还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保证充足睡眠等。

    参考文献

    [1]刘俊兰,曹爱利,郭心爱.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0,7(7):24.

    [2]段廷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67-168.

    【收稿日期】2011-08-15, 百拇医药(钟思化)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