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腰椎间盘突出症
编号:1376136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7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与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指导等的资料。结果痊愈54例(45%),显效42例(35%),好转l8例(l5%),无效6例(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有效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该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属于中医的“腰腿痛”“痹症”范围。2007~2010年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此病患者12O例,经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20~75岁,多发年龄为30~58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0年。主要症状为腰痛并向下肢放射性疼痛,体检时可见脊椎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受活动障碍,全部病例均经X线腰椎片或CT扫描确诊。
, http://www.100md.com
    2临床分型及施治

    2.1肝肾亏损型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头晕耳呜,偏于肝肾阴虚者,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肝阳不足,舌淡,泳沉弱。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1]。

    2.2风寒闭塞型腰腿痛重,痛处局限,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患侧下肢冷凉麻木,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法:疏散风寒,温经通络。

    2.3湿热壅滞型腰腿沉重,困痛、有热感,遇热及潮湿加重,患侧下肢麻木,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理经通络。

    2.4瘀血内停型常因跌仆、闪挫等外伤所致,腰背痛如锥刺、刀割,痛处固定,难以转侧,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3护理

    3.1心理护理入院时,当班护士应热情接待,给予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以解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惧感和陌生感,避免因紧张而对护理产生抵触情绪。责任护士应对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正确评估病情,并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因患者多表现为腰腿痛、活动不利,重者不能行走,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心理压力较大,此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以温柔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让患者感到温暖和被关爱。同时向患者介绍疾病的主要治疗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可减少因疾病造成的焦虑、猜疑等心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理解和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2]。
, 百拇医药
    3.2饮食护理入院时,患者都处于急性发病期,必须卧床休息,活动量少,因此,大部分患者食欲不佳、胃肠蠕动减慢,容易便秘。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进食以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饮水,忌辛辣、香燥、油腻之品。餐后可嘱患者自行腹部按摩,加快肠蠕动,每次顺时针按摩20~30 min即可。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宜戒烟戒酒;糖尿病患者应制定糖尿病食谱,严格控制饮食,使血糖达标;高血压患者应低糖低脂饮食。本病以胀腑亏虚为本,气滞血瘀、寒湿宁滞为标,故平素宜加强饮食调养,多食核桃、黑豆、甲鱼等滋补肝肾之品。

    3.3体位护理不同发病阶段,应采用不同的体位。急性期患者和初发患者,应卧硬板床至少1周,取仰卧膝位,并在膝下垫一软垫,高度10~30 cm,可使体重对椎间盘的压迫减少,使关节囊和韧带松弛,使局部充血和水肿减轻,从而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期患者取半坐休息位,腰和腿伸直,直立行走时,为保持腰椎的生理弯曲和稳定性,应佩戴腰围。拔罐时应取俯卧位。

    3.4贴敷治疗的护理贴敷治疗前,清洁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然后取13 cm×20 cm大小纱布,倒入消瘀止痛液,倒入量以浸湿纱布为度,将纱布贴敷在腰部(突出椎体部位)或具体疼痛部位,再予TDP灯照射,尽量暴露照射部位,时间30~40 min。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3.5牵引治疗护理牵引前,告知患者牵引的目的、方法、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包括牵引前不宜过饥或过饱、穿棉质衣裤、称重以计算牵引力量。牵引时间一般30~60 min。牵引时,嘱患者放松腰肌,平卧于牵引床;牵引结束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小时,下床时宜侧身下床,以保持腰椎体间的稳定,有利于巩固疗效。有些患者禁忌牵引治疗,如心脏病、高血压、严重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患者。

    3.6康复护理急性期过后,症状基本缓解时,可适当活动,避免久坐、弯腰,忌劳倦过度加重病情,随着病情好转,体力逐渐的恢复,应指导患者做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恢复期,应逐渐加大运动量,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该病的复发[3]。

    3.7指导功能锻炼(1)仰卧伸腿:仰卧位,膝部伸直,腹部收紧,抬起左腿,尽量抬高后还原,左右腿交替进行。(2)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并收腹,双手环抱双膝,尽量靠胸,然后放下,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3)五点支撑:仰卧位,双膝屈曲90°,以足跟、双肘、头部作为支点,抬起骨盆,使腹部和膝关节尽量抬高,持续数秒后慢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次。(4)三点式:仰卧位,以枕部、双足作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注意尽量使腰背部离开床面。(5)飞燕式: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伸直置于身体两侧,抬头,两手后举,然后以腹部作为支点,头后仰,双手后伸,形似飞燕。如此一抬一放。注意双膝关节一定要伸直。(6)挺腰伸展:身体直立,双脚分开,双手上举,两臂后伸,腰部挺直,然后慢慢放下双臂。(7)后踢抬腿:两手扶椅背,向后踢腿,尽量踢高,腿伸直,两腿交替进行。(8)直立踢腿:身体直立,收腹,双手叉腰,用力向前向上踢腿,两腿交替进行。(9)倒走:身体直立,两手扶腰,以均匀的速度向后走,行走时头别向后看,注意速度宜缓,腿要伸直。功能锻炼的原则:动作从简单到复杂,运动量从小到大,以身体能耐受为度。每个动作连续5~10次,每次锻炼10~30 min。
, 百拇医药
    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 70°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症均无改善。

    5结果

    本组患者,痊愈54例(45%),显效42例(35%),好转l8例(l5%),无效6例(5%)。

    6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疗法获得良好的或较好的治疗效果,只有少数患者经过保守疗法不见好转或反复发作才考虑手术治疗,所以中医治疗及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好处的。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和推拿。通过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口服或静点,可调理气血、纠正阴阳失衡。温针灸可使热气透皮达里,能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且无任何副作用,可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可促进脑和脊髓释放5 - 羟色胺和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5-羟色胺和内源性阿片肽具有改变神经递质成分的作用,可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减轻疼痛[4],温针灸还能提高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痛阈值。笔者认为,对急性期患者采取中药联合温针灸的治疗方案,可减轻或消除神经根水肿,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有利于下一步的牵引和推拿。对缓解期患者行牵引治疗,可增大椎间隙,增加髓核内的负压回吸力,增加突出髓核所受后纵韧带的回压作用。对恢复期患者行揉按分筋、旋转复位等推拿治疗,可纠正小关节紊乱,减轻或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参考文献

    [1]鲁玉来,蔡钦林.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90,192-l93.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1-298.

    [3]邵宣,许兢斌.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4]梁繁荣,刘雨星,陈瑾,等.电针镇痛后效应与脑干5-HT、下丘脑-EP含量的关系.上海针灸杂志,2001,20(3):37., 百拇医药(徐丽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