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7
编号:13761311
临床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7
     5展望

    近年医学界才开始关注亚健康的研究,目前仍需对亚健康的概念、诊断标准进行统一[22~25],并要搜索明确确切的病因,以便制定相关性干预措施。望今后在有关护士亚健康的研究会更客观、更科学、更系统,使全社会齐来关注亚健康健康问题,使护士这一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远离亚健康。

    参考文献

    [1]闫伯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方法.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47.

    [2]钟玉昆.亚健康问题与防治的研究.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5):60-64.

    [3]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解放军健康,2005(1):629.

    [4]黄丽群,覃文格.护士亚健康状态及及应对措施.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56-57.
, 百拇医药
    [5]张月欢,陈梅娇.助产士心理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及维护措施.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0):1250-1251.

    [6]刘琼,黄邵新.亚健康概述.河北医药,2004,26(8):682.

    [7]薛爱红,安淑文.精神科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236-237.

    [8]赵志清,杜玉开.护士职业紧张的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护理学杂志,2006,21(11):77-80.

    [9]陈楚端.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3):99-100.

    [10] Buhler KE,Land T.Bum out and personality in intensive care:An canpirical study.Hosp Top,2003,81(4):5-12.
, http://www.100md.com
    [11] 陈静芳,陈丽辉,黄华兰,等.不同工作环境下护士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比较.护理研究,2008,4(22):875-877.

    [12] 焦建余,冯云辉.生活方式环境因子与亚健康.医学研究通讯,2005,34(7):53-76.

    [13] 周晓荣,朱云霞,李金娜.护士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74-376.

    [14] 谢雁鸣,刘保延.北京地区不同人群亚健康状态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06-1107.

    [15] 董清梅.基层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74-376.

    [16] 郭阳阳.护士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88-90.
, http://www.100md.com
    [17] 庄小萍,路潜,崔丽娟.北京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及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情况性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247-249.

    [18] 胡永红.亚健康的成因及其预防策略.韶关学院报,2006,27(12):125-129.

    [19] 刘延英.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干预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087-1089.

    [20] 李香华,周亮,刘邦华.体育健身旅游与亚健康康复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4,20(2):145.

    [21] 黄琳,潘敬菊,罗韵文,等.临床护士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7,12(15):56-58.

    [22] 刘萌,廖淑梅.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9,24(3):95-97.

    [23]肖慧珍,石莉芬.健康教育模块的设立及运行.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4-16.

    [24]王月焕,张美丽.急诊护士心理疲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00-101.

    [25]杨琴燕.浅谈医院健康教育.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58.

    【收稿日期】2011-07-26, 百拇医药(黄雯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