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9
编号:13765773
36例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通23例,未通9例,死亡4例。结论对本病先兆的严密观察,及时确诊,及早溶栓,严密监护,制定并实施恰当的溶栓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堵死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它起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是威胁生命的一种急重症,早期溶栓可使闭死的冠脉再通恢复血供,挽救濒死的心肌组织,恢复心脏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邕宁区人民医院工作期间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该院共收治AMI患者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7~70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都经过心电图(ECG)和心肌酶检查符合AMI诊断标准。梗死部位:下壁18例,前壁合并下壁6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5例。
, 百拇医药
    1.2入选条件年龄<70岁;心前区绞痛2~4 h,最长小于12 h;持续胸痛时间0.5 h以上,含硝酸甘油不缓解,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肢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无禁忌证。

    1.3给药途经及方法

    1.3.1溶栓前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次,以后每天0.3 g/d,连服3日改为0.1 g/d,长期服用。遵医嘱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按要求30 min内静脉滴入。用尿激酶后12 h开始,给予肝素钙7500 U皮下注射,连用3 d。

    1.3.2溶栓时,可在患者同一侧上肢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较粗的静脉用作溶栓药物按时输入的一条专用通道。相对细一些的静脉用以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使患者在病情出现逆转时,能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1.4疗效判定标准冠脉再通指标:(1)输入溶栓后2小时或任何一个30 min间期的前后比较抬高的ST段回降≥50%;(2)溶栓2 h内胸痛基本消失;(3)输入溶栓剂后2~3 h内出现一过性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峰值提前至发病14~16 h内[1]。具备2项或2项以上者判为再通((1)(3)组合除外)。
, 百拇医药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绝对卧床休息(包括精神及体力)减少探视,一切活动包括翻身、进食、洗脸、大小便等均在床上进行,而且要护理人员协助。

    2.1.2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因一向体建,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往往出现恐惧、烦躁、悲观等情绪,护士应以娴熟的技术,镇静和蔼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除给镇静剂外,应以轻松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帮助他们采取舒适的体位,暗示其病情较轻,患者情绪得到安定。逐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2.1.3对急性心肌梗死先兆的观察作为一名护士除应掌握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外,还应掌握非典型症状。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任何一个症状都可视为本病的先兆,所以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各种疾病的症状都要仔细观察,如患者表现面色苍白或灰暗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有缺氧等症状,一般年龄在40岁以上,既往虽无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诉心前区不适及肩背部疼痛或麻木感或上腹部疼痛者,均应立即报告医生及做心电图,及时抢救。
, 百拇医药
    2.1.4加强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赢得时间。本组有一例患者入院后出现阿斯综合征,在持续心电监测下进行心肺复苏,尽早给予溶栓治疗,在溶栓中多次出现室速、室颤,经抢救及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以梗死后24~72 h内较多见。这段时间一旦发生室早,心率突然减慢等改变时,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配合医生及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止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2]。

    2.2溶栓护理

    2.2.1溶栓前的护理溶栓前要向家属讲明本病的危险性和溶栓可能发生出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一定要检查出凝血时间,一旦发现内出血倾向者禁用。

    2.2.2溶栓时机应选择在症状出现4~6 h内溶栓,此时可预防大面积梗死,血栓形成时间越长,纤维蛋白酶凝血块愈硬,越难被溶栓剂溶解[3]。

    2.2.3溶栓过程护理应在用药物后3小时内做心电图,每30 min做1次,然后根据病情随时做GCG,做心率、血压、出入量监测、观察有无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所有输液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输完以确保疗效。
, 百拇医药
    2.2.4溶栓术后护理观察并记录胸痛减轻程度,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注意有无颅内出血、胃肠道和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及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一旦发现应即停用溶栓剂。记录心电图变化,从溶栓即刻开始,查ECG,每0.5 h做1次,至3小时一共做七次。及时检查心肌酶谱,发病后八小时起检查,每2 h做1次,24 h后停止,以后每天查1次直至正常。

    3结果

    本组36例,经溶栓治疗后,再通23例,未通9例,死亡4例,再通率65%,其中发病在6小时内22例,再通17例,再通率达79%,在溶栓2小时内心前区疼痛立即消失9例,22例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有4例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死亡。再通23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4讨论

    4.1溶栓时间窗结果显示溶栓越及时,成功率越高,指南强调S-T上抬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应及时准确,治疗应以血运重建,以溶栓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溶栓治疗目标是从医疗接触开始到溶栓开始的时间不长于30 min,再灌注治疗时间尽可能缩短。
, http://www.100md.com
    4.2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溶栓成功者21例在溶栓早期(24 h内)出现T波倒置占60%,有学者认为急性AMI中T波倒置同溶栓成功与心肌梗死区恢复血供有关,是闭死动脉再通的表现。

    4.3加强卫生宣教基层医院无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能力,而且因经济原因,大部份患者未能行急诊介入治疗,溶栓就成为AMI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缩短就诊时间,尽快积极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改善预后。

    4.4精心护理护士在对患者做好护理的同时,应重视做好患者亲属的宣教,使亲属掌握一定卫生保健知识是促进康复的重要保证[4]。患者的饮食起居系由亲属照料,亲属可以利用这些知识促进患者正确实施康复计划,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兴奋或悲伤,这是康复和避免复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治疗全过程中必须加强责任心,精心护理是本病完全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2]刁焱,杨霄悦.对36例急性凡肌梗死患者的早期监护体体.当代护士,1999(8):23.

    [3]葛堪忆,郭静萱,陈明哲,等.冠状动脉再通临床标准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中华循环杂志,1997,12(1):5.

    [4]马翠涛.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67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5(02):55-56.

    【收稿日期】2011-04-29

    (本文编辑:刘曾敏), 百拇医药(黄清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