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7
编号:13766747
胸椎小关节紊乱致过度通气综合征2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7
     【关键词】胸椎小关节紊乱;过度通气综合征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因紊乱发生节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因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以及医务人员对小关节紊乱认识不足而出现临床误诊,使患者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过度通气综合征是以患者长时间呼吸浅快,大量CO2丢失而出现面部潮红,上肢屈曲抽搐,伴随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个别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动脉血气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常见于孩子过度哭吵和呼吸机辅助通气。当胸椎小关节紊乱造成过度通气综合征时,接诊医师不易判断抽搐等的病因,治疗时症状难以解除。现将笔者治疗的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病例一:男战士,19岁,患者五公里长跑后即接班站岗,半小时后从岗台上摔下,随即被同伴扶起,呼之不应,数分钟后清醒,诉胸闷、憋气。卫生所予吸氧镇静处理后症状无缓解。因胸闷、憋气症状加重,呼吸浅快,面部潮红,上肢屈曲抽搐,遂送诊笔者所在医院。查体:患者神志清醒,但不能回忆摔倒过程,呼吸浅快,面部潮红,上肢屈曲抽搐,掌指关节屈曲为著,第四胸椎左侧肌肉呈横行索状压痛;胸片及头颅CT无阳性发现;心电图正常;动脉血气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其他化验正常。入院后一度诊断为“癔症、体位性低血压”。在排除心、肺、头部疾病后,根据体征作出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致过度通气综合征。其后经背部理疗,专业手法处理后症状体征消失痊愈。
, 百拇医药
    病例二:女学生,17岁,体育课1500 m考试结束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大呼小叫就诊。查体:患者体胖烦躁,大呼小叫,面部潮红,双上肢屈曲抽搐,掌指关节屈曲为著,不能配合查体。胸片无阳性发现,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化验仅动脉血气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当时诊断“癔症”,吸氧对症等治疗2周后症状减轻,呼吸稍平稳,但胸闷、心慌等症状未能完全缓解。补查体发现:第3、4胸椎双侧、第7胸椎旁左侧肌肉呈横行索状。修改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伴过度通气综合征。此后经背部理疗,专业手法处理后症状体征消失。此后患者又数次复发,但症状都较前轻,经背部再次推拿后康复出院。

    2讨论

    2.1发病机制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综合征或胸椎小关节错位,是指胸椎小关节在扭转、挤压、搬抬重物时用力不当以及姿势不正等原因作用下,胸椎之间发生侧向滑移;也可能引起胸椎后关节错缝;肋骨横突关节错缝或半脱位,局部软组织崁顿,压迫刺激肋间神经或胸脊神经后支引起疼痛,继之出现局部肌肉保护性紧张,累及病灶周围软组织;压迫神经后出现放散性疼痛;压迫植物神经为主时多表现为心肺症状。当出现关节紊乱时,局部肌肉受刺激而保护性痉挛压迫神经,出现疼痛;局部因血运差致代谢产物积聚而加重症状。高原地区(拉萨市海拔3658 m)因缺氧,症状较内地明显,临床表现更具有放大效应,更易与“癔病”相混淆。
, 百拇医药
    2.2临床特点第2胸椎以上紊乱多累及肩胛岗以上肌群,多表现为肩颈痛、偏头痛等;中段胸椎紊乱多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胸背痛等心肺疾患;第6、7胸椎以下小关节紊乱多表现为腹痛等症状。本文患者胸椎小关节紊乱发生在中段胸椎,主要表现为心肺症状。

    2.3诊治体会本病的诊治要点主要在明确病因上。诊断需要排除心肺部疾患基础上依靠体征作出诊断。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以及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把握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性,特别是对胸腹部相关的类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症状者注意鉴别;(2)对有以上症状者注意胸椎检查,尤其是胸椎旁触诊。如果患者椎旁出现局部肌肉呈横行索状、压痛,胸椎紊小关节紊乱一触可知;(3)如果背部检查手感不明显,可根据肋间神经胸腹部体表定位以确定对应的病变胸椎,重新查体明确诊断,利于治疗,此点最为重要;(4)治疗首选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手法常用牵拉同侧上臂,致背部肌肉间接拉松胸椎旁关节。待背部肌肉保护性紧张消失时按压背侧患处,听到复位弹响声后,提示紊乱关节复位,一次治愈率高。但应用手法时,术者的技巧、力度非常重要。其他有弹拨按压法、交错推按法等。按压前辅以准备手法,可以针灸、烤电、超短波等解除局部肌肉保护性紧张,利于关节复位。

    【收稿日期】2011-04-06

    (本文编辑:陈春梅), http://www.100md.com(叶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