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25
编号:13809751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衰防治中的优势(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5
     2014年《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发布,毛静远教授介绍,该共识参照ACCF/AHA、ESC及中国心衰诊疗指南,结合了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脏病专家的临床经验。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气亏虚血瘀3种基本证型,均可兼见痰饮证。心衰的中医治疗共识推荐,心衰失代偿的急性加重期多表现为本虚不支,标实邪盛甚至阴竭阳脱,常需住院治疗,既要积极固护气阴或气阳以治本,更需加强活血、利水、化痰、解表、清热以治标,必要时需急救回阳固脱。心衰代偿阶段的慢性稳定期多表现为本虚明显,标实不甚,应以益气、养阴或温阳固本调养,酌情兼以活血化瘀、化痰利水治标。

    多维度加强血压管理

    毛静远教授说,高血压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有所提高。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51.6%,治疗率为45.8%,控制率达到16.8%。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成年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27.9%,据估测我国约有2.5~3亿高血压患者且发病趋势仍在逐年升高。

    毛静远教授指出,当前我国高血压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一是人群知晓率低,防治意识不高。一部分患者完全不重视自身血压的高低,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对自身的血压波动则过于紧张,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血压控制达标。还有些患者认为只需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即可,无需改变生活方式,有的患者虽然在服用降压药,但常随意更换药物种类、改变剂量、不按规定时间服药,甚至有患者仅在出现症状时服药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