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343396
化湿九法指导下的穴位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2期
     8 调神化湿

    8.1湿盛导致情志不舒的表现

    湿邪病情缠绵,症状多变,患者痛楚不堪,情志不畅。脾虚则水湿内停,湿盛致使气机通调不畅,继而引起肝郁。肝郁则疏泄无权,情志不舒[21]。患者多表现为病情叙述夸张,对疼痛反应敏感,表情痛苦,睡眠障碍,情绪焦虑,心神不宁。故应在祛湿的基础上加以调神。

    8.2调神化湿的相关穴位

    主穴一般选取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百会配印堂可以调神解郁;肝之原穴太冲,疏肝理气解郁;心主神明,故取神门宁心安神;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可宽胸解郁。肝气郁结可配期门;痰湿郁结可配中脘;心脾两虚可加心俞、脾俞;久病入肾可加肾俞。

    9五种与湿邪有关体质穴位保健

    9.1与湿邪有关体质的表现

    人的体质决定于先天禀赋,亦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一般体质阴盛偏于痰湿者,偏于气滞血瘀者,偏于气虚者和阳虚者,发病后易致水液运化障碍,而发生水湿停滞病证[22]。另外,小儿和老人易患湿病。一般男性劳动强度较大,易汗湿沾衣,或水中作业,而致湿阻经络,易成湿痹。或暴饮暴食,或嗜好浓茶烟酒,损伤脾气,导致脾虚湿盛。女性亦有因久坐办公室,过度用空调,或素喜冷饮,或中年以后脾肾两虚,致水液运化不畅,易生湿病。

    凡素来形体肥胖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