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36期
编号:13331509
黄连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炎症因子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6期
     [Key words] Rhizoma Coptidi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flammatory factors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导致葡萄糖升高[1]。2型糖尿病具有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的特征,一般不需要依赖注射胰岛素[2]。其病理机制尚无统一定论,目前炎症学说是接受度较高的发病机制之一[3-4]。该学说认为炎症因子可抑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造成高胰岛素血症,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其次,过量炎症因子还可直接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引起胰岛素抵抗。另外,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持续的低度炎症反应,因此其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5]。其涉及到的炎症标志物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6、8(IL-1、6、8)、急性期反应蛋白(CRP)、脂联素、干扰素(IFN)等。因此,改善体内的持续性炎症反应与糖尿病的治疗有密切关系。

    黄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其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