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598555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8期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2.1 常规CT检查

    CT平扫及增强扫描作为肝癌TACE治疗疗效评价及术后随访最为普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从CT图像上简单、直观地反映出病灶内碘油的分布及沉积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肝癌TACE术后的病灶形态及血供,因此,临床中常用于评估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肝癌TACE治疗后主要CT表现为病变部位可见碘油沉积影,碘油沉积越浓密的区域,CT扫描可见肿瘤呈明显的低密度坏死区,而无碘油沉积或较少碘油沉积的区域,CT扫描可见结节状或形态不规则的肿瘤残存或新生病灶[14]。冯峰等[15]认为肿瘤内碘油沉积类型与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但国内外尚无统一分型标准。国内方面王洪生等[16]以CT表现为金标准,根据碘油的沉积情况分为4型:当沉积面积<30%为稀少型,整个病灶均匀分布碘油为均匀型,当病灶呈现环型或局限于某一区域为缺损型,小簇状分散分布碘油且肿瘤内部碘油潴留>30%为簇集型。有研究[17]表明,TACE治疗后1个月行CT扫描,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及疗效,不论病灶大小,CT扫描检出率为90%~97%,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对于病灶<1 cm的检测,超声检出率为33%~37%,普通CT为20%~4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40%~55%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