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634736
窒息新生儿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33期
     1.2 新生儿窒息诊断及分度标准

    所有新生儿窒息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相关诊断标准,通过对患儿第1、5分钟时的皮肤色泽、对外界刺激反应、呼吸心跳及喉反射等方面进行评分,将Apgar评分为0~3分的患儿划为重度窒息组,评分为4~7分的患儿纳入轻度窒息组。

    1.3 血糖监测方法

    110例患儿均使用罗氏诊断公司生产的罗氏卓越系列血糖仪及其配套血糖试纸,均采取足跟血行微量血糖监测。血糖异常判断采取目前较为公认的诊断标准:不论胎龄和日龄,如患儿测得空腹血糖值>7.0 m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血糖病,如空腹血糖值≤2.2 mmol/L则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给予患儿每2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正常后停止监测。

    1.4 治疗方法

    一经确诊新生儿糖代谢紊乱,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掌控输液速度和浓度,积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机体酸中毒及缺氧。如患儿诊断明确为新生儿高血糖病,立即减量应用或停止静脉应用葡萄糖,停用地塞米松等激素,如上述处理后血糖值仍>14.0 mmol/L,则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一旦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病,则应视患儿血糖水平适量静脉应用葡萄糖,如不能将患儿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则加用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必要时重复应用胰高血糖素肌注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的比较

    轻度窒息组患儿的平均血糖值为(3.420±0.810) mmol/L,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平均血糖值为(8.170±2.526) 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P<0.05),说明重度窒息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值处于较高水平,患儿血糖紊乱以新生儿高血糖病为主,而轻度窒息组患儿空腹血糖值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患儿。

    2.2 两组血糖恢复正常的比较

    经过24 h治疗,轻度窒息组有50例(86.21%)患儿血糖恢复正常,重度窒息组有30例(57.69%)患儿血糖恢复正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3,P<0.05),表明在常规监测及治疗下,轻度窒息患儿治疗周期短、恢复快,重度窒息患儿治疗周期长、恢复较慢。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主要表现为呼吸障碍综合征,同时患儿全身各主要系统均受影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后,可导致患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终身伤残[4],预后较差。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2005年发布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每年约有25%的死亡新生儿曾被诊断患有新生儿窒息。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由于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数占同期全部新生儿死亡总人数的20%~30%。治疗上需将窒息患儿的血氧水平、血压、电解质及血糖等维持在正常范围作为治疗目标,而早期纠正患儿血糖紊乱则是重中之重,可有效减轻或避免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新生儿需要大量的葡萄糖用于基础代谢过程,主要的代谢反应是糖酵解以及后期进行补充的糖异生。新生儿窒息根本上正是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由于新生儿血糖调节机制的不成熟,特别是在缺氧应激等状态下,可诱发调节失衡。新生儿窒息时,机体为补充能量,始终处于高代谢状态:一方面患儿机体大量分解代谢肝脏糖原、机体高应激导致的额外糖消耗等均可引起血糖水平的下降[5];另一方面,窒息后机体应激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糖异生明显增强,而胰岛素抵抗增强,导致血糖升高[6]。长时间的高血糖易导致诱发患儿水电解质紊乱、颅内血肿等较严重的并发症[7],国内某研究提示,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及预后与新生儿高血糖所持续的时间呈正比关系[8],另一研究显示新生儿血糖水平与患儿窒息程度呈正比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糖异常多发生于重度窒息患儿,而轻度窒息患儿的血糖水平较低;相对于轻度窒息患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的血糖紊乱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正规治疗。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血糖监测,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纠正血糖紊乱,积极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降低新生儿窒息造成的致残致死率[9],改善窒息患儿预后。

    控制新生儿血糖水平、预防新生儿血糖紊乱在新生儿窒息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首要作用[10],而血糖监测具有实施方便、花费少、产生效益高等优点[11],已成为血糖紊乱治疗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此,面对新生儿窒息合并血糖紊乱患儿,应做好“三对症、三支持”治疗,减轻患儿应激状态,严格控制掌握输糖速度和量,避免应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可导致血糖紊乱的药物,尽快将血糖调节至正常范围,从而减轻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损害。

    [参考文献]

    [1] 陈自励,刘敬.“新生儿窒息诊断与分度标准建议”解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1):2-4.

    [2] Basu P,Som S,Choudhuri N.et al.Contribution of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n perinatal asphyxia[J].Eur J Pediatr,2009, 168(7):833-838.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4-225.

    [4] 陈自励.新生儿窒息的现代概念和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1(5):307-310.

    [5] 古国荣,周敏.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4):459-461.

    [6]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6-712.

    [7] 吴倩,王有义,乔伟.新生儿窒息糖代谢紊乱的血糖监测及观察[J].医学检验,2012,9(5):84.

    [8] 易芳.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症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695-696.

    [9] 赵国平,李冰,赵洪春,等.血糖异常及电解质紊乱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25-127.

    [10] 姚丽,富建华,薛辛东.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9):674.

    [11] 刘东,刘琴.新生儿血糖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害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59-160.

    (收稿日期:2014-08-13 本文编辑:郭静娟) (徐承琴 白婧)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