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647567
从痰湿体质角度探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治疗(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22期
     4 展望

    综上所述,痰湿体质者对NAFLD具有易感性、易患性[25]。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并结合辨证,在早期未病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改善痰湿体质,调整肝脾肾功能状态,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实施中医“治未病”的治疗原则。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和治法在治疗NAFLD中有着特殊的优势,“体质可调论”有其现实意义,但目前临床上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干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扬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后期调养NAFLD中的优势,应成为日后研究方向,迫切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1.

    [2] 王吉耀.脂肪肝临床流行病学[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115.

    [3] 廉伟.脂肪肝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 7(2):86.

    [4]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5]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

    [6] 吴大真,刘艳娇,王风气.现代名中医脂肪肝治疗绝技[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16.

    [7] 骆斌,王琦.痰湿体质论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10-11.

    [8] 宋咏梅.痰湿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 26(2):100-101.

    [9] 厉有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1.

    [10] 王琦,叶加农.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52-54.

    [11] 王琦,董静,吴宏东,等.痰湿体质的分子生物学特征[J].中国工程科学,2008,(7):100-103,111.

    [12] 王琦.中医体质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6.

    [13] 王琦,叶加农,朱燕波,等.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2):73-75.

    [14] 王琦.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7-169.

    [15] 宋咏梅.痰湿体质的定位倾向及相关疾病[J].山东中医杂志,2003, 22(9):518-519.

    [16] 王雁翔,孙学华.脂肪肝病因病机初探[J].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9.

    [17] 廉伟.脂肪肝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 7(2):86.

    [18] 王琦,朱燕波,折笠秀树,等.中医痰湿体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10-14

    [19] 扬钦河,凌家生,平换换,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对策[J].中医杂志,2007,48(8):746-748.

    [20] 薛艳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展望[J].光明中医,2007,22(5):41-43.

    [21]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I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2] 林艳,于敏,田谧,等.辨证治疗脂肪肝11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8):1001.

    [23] 姚国科,乔爱萍.辨证治疗脂肪肝46例[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6):31-32.

    [24] 刘琼.亚健康状态之体质辨识与饮食[J].光明中医,2010,25(12):2291-2292.

    [25] 周焕明,王晶,甘志浩,等.脂肪肝行为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07-908.

    (收稿日期:2014-06-30 本文编辑:李亚聪) (康凤河等)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