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50729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动态监测血栓前体蛋白的临床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戴明 李秋 伍建国 唐铠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心外科;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ICU;

    【摘要】目的动态监测分析血栓前体蛋白(TpP)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及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本院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前1 d,术中(开放主动脉30 min后),术后第2、3天检测各项指标,其中对照组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组同时检测TpP、PT和INR,比较两组的INR和PT值,评价敏感性。结果两组术前1 d,术中,术后第2、3天PT及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栓塞、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患者的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和INR等重要抗凝指标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对其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地指导开展抗凝治疗,特别是患者TpP值过低时,应该注意其出血威胁。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血栓前体蛋白 血栓形成 动态监测

    【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B01190)

    【分类号】R654.2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但手术可能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而形成血栓栓塞等危险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国际上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主要抗凝检测指标[2-3],虽然具有极好的效果,但对于抗凝治疗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