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465945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莫敏
第1页

    参见附件(237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 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围生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04-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但是由于该分娩方法将会给产妇带来较多的并发症[1],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据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危害[2]。本研究为了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将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184例按照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围生期的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其中初产妇61例,经产妇25例,年龄21~33岁,平均(27.35±2.1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5±1.13)周,孕次1~4次,平均(1.86±0.67)次;护理组98例,其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19例,年龄22~31岁,平均(27.04±2.0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8±1 ......
------
    莫敏 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 围生期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分类号】R473.7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但是由于该分娩方法将会给产妇带来较多的并发症[1],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据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危害[2]。本研究为了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