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61529
大于75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安全性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张国春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分析大于75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安全性。方法 将91例AMI溶栓老年患者按年龄分为小于75岁组和大于75岁组两组,分析两组基本资料、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 (1)小于75岁组(<75岁)白细胞计数增高,而且吸烟比例高;(2)大于75岁组(≥75岁)心率快,心功能差,但女性多,死亡率高。结论 溶栓治疗在大于75岁老年患者中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前提下也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56-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心血管疾病,虽然目前介入治疗在可能是效果最好的,但在基层医院溶栓仍是对AMI再灌注的主要治疗方法[1]。近年来,AMI在老年人群明显增加,本文就91例溶栓的AMI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大于75岁老年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大于75岁老年人AMI的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进行溶栓治疗的91例大于65岁老年患者,入选标准:缺血性胸痛≥30 min;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未能缓解;心电图至少两个相临导联ST段抬高≥0.1 mV和(或)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正常值高限2倍以上,均符合《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标准[2],无溶栓禁忌者给予静脉溶栓,亦符合《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标准。全部患者根据年龄大小分为两组:小于75岁组47例,男性44例,女性3例,年龄65~74岁,伴有高血压14例(29.8%),2型糖尿病19例(40.9%)。大于75岁组 44例,男 32例,女12 例,年龄 75~84岁,伴高血压26例(59.1%),2型糖尿病19例(43.2 %)。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女性比例、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相关指标包括心率、心功能(Kilip 法分四级)、白细胞计数、心肌酶和血脂各项;患者溶栓后再通比例、心力衰竭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差别。心率和心功能按入院时的情况统计。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和血脂各项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记录溶栓成功病例(标准:胸痛在两小时内消失或明显缓解,ECG抬高ST段在2 h内下移≥50%,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CK-MB峰值提前在发病14 h内或CK提前在16 h以内)。每例患者均符合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均于溶栓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以后再口服2 d,后改为100 mg,每日 1次。尿激酶150万U,加入0.9%NaCl溶液 100 mL中30 min内滴完。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 2次,共5 d。依病情选用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未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校正的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的比较

    大于75岁组在女性患病率方面显著多于小于75岁组(P < 0.01),而在吸烟史方面显著少于小于75岁组(P <0.01),在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2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大于75岁组在心率明显快于小于75岁组(P < 0.01),心功能明显差于小于75岁组(P < 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小于75岁组白细胞计数显著多于大于75岁组(P < 0.01)。两组心肌酶(CK-M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两组临床治疗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于75岁组并发心力衰竭和死亡率方面明显多于小于75岁组(P < 0.01)。见表 3。

    3讨论

    近年来老年AMI患者逐渐增加,虽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抢救AMI的有效手段,但对于未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溶栓仍是目前AMI再灌注的主要治疗手段[2],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溶栓的风险也在增加。本文回顾性对照研究大于75岁老年人在基本情况、临床指标及临床治疗结果方面与小于75岁患者的差异性。

    (1)在基本资料方面,大于75岁组女性患者明显增加,这符合文献报道[3],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平均延后8~10年,主要是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在吸烟史方面,小于75岁组明显高于大于75岁组,这也符合相关研究报道,吸烟是较年轻患者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而两组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所有冠心病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2)在临床相关指标方面,大于75岁老年基础状态差,代偿能力欠佳,故大于75岁老年组Killip分级高,心功能更差[5],同时心率代偿加快。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再发的缺血事件直接相关[6]。而本组小于75岁组增加更明显,可能因其应激性增强所致。(3)在临床治疗结果方面两组再通率无明显差异,这提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不仅仅与年龄有关,且与实施溶栓治疗时间、血压状态、梗死血管状态、病情轻重等多因素有关。两组在合并心力衰竭方面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基础状态明显下降,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概率将明显增加。而在死亡率方面大于75岁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3例死亡病例中,心力衰竭死亡6例,脑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脏破裂2例,心律失常2例,原因不明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为心脏破裂和心力衰竭。大于75岁老年患者中,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与溶栓药物无关,更早开通血管反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虽然在大于75岁组出现1例脑出血和1例消化道出血,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所以溶栓治疗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前提下,对于大于75岁老年患者也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孙明莉,董均树,孟繁铮.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