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2315243
中药鉴定中现代分析检测法的使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王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探讨中药鉴定中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采取文献资料与报道等方法,对光谱法、色谱法等对中药的鉴定进行总结,显示了现代分析检测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药鉴定;现代分析技术;光谱法;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13—02

    凭形状、颜色、味道、气味及质地等行中药质地评估,是我国传统的中药鉴定法,其无统一鉴定标准,药材质地识别难。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现代分析检测法层出不穷,水平持续增高,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鉴定领域发展迅猛,促进中药鉴定标准化实现。

    1 光谱法

    1.1 紫外光谱(UV)

    UV能够准确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物质世界,促进有机化学发展极其关键。UV鉴定药材,对测试环境的要求极低,具有测试快速、简单、重现性好的优势。峰数少为其缺点,仅采取最大吸收峰为鉴定依据,仅可用于特征性极强的少数中药鉴定,而中药材全息紫外、导数光谱为UV注入新鲜血液。相关专家把“峰位”、“峰数”、“谷位”、“谷数”、“肩峰”与相邻的峰高比值一些可充分利用的鉴定参数皆用在鉴定中,且将诸般参数用微机进行处理[1]。相关研究检测出260组、556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于95%乙醇、环己烷、水3种溶剂中的UV,结果显示,252组具程度不同的鉴定特征,占总比率的97%,与相关专家结果相同。对80组来源不同药材的正品及其混淆品的UV对比,揭示了物种亲缘彼此疏远UV差异显著;亲缘近者UV差异小,表明UV对同科属新异品及混淆品彼此极难以区别,只有以光谱的全息特征或进行深入处理方可确切鉴定。

    1.2 红外光谱(IR)

    IR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由1940 年红外光谱仪问世起,IR于有机化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IR于药材鉴定的应用上,先将药材粉末压片后检测。许欣荣[2]以IR对东北苍耳子与苍耳子,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的当归,采集时间不同的小蓟与葛根、大黄与黄连、南北五味子,产地不同的赤芍与白芍等进行鉴定。还以IR对60种植物药与15种矿物质进行研究,获取700张的IR,为IR应用奠定基础。因不同产地、种类及加工的中药,其化学成分有别,皆体现于IR内。这些差异哪些为药材的光谱特征尚有待深究。

    2 色谱法

    2.1 薄层色谱(TLC)

    TLC在中药鉴定中占重要地位。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61%品种皆收载此法。薄层扫描仪、自动点样仪、过薄层色谱仪的利用,现代TLC渐渐实现自动化[3]。其与拉曼光谱、傅立叶红外、质谱等分析仪直接联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广泛使用,中药TLC鉴定前景看好。TCL在应用方面亦是多种多样,于制药、保健品、食品、法检、化妆品、工业、饲料等皆有较广泛的使用。

    2.2 高效液相色谱(HPLC)

    HPLC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7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皆可以HPLC分析,尤其大分子、高沸点、强极性及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为其优势。

    HPLC在药材鉴定上,李好枝等[4]对5种西洋参茎叶皂苷、 24种西洋参根皂苷、 7种人参根皂苷、8种单体皂苷、1种GSL(人参茎叶皂苷)以HPLC检测表明,西洋参没有人参内含的Fro、Rill,差异显著。还有对岗梅和同属李叶冬青种类、“茎皮和根皮”行HPLC鉴定,色谱图内主要成分的保留时间与相对百分峰面积显著不同,药材内主要化学成分差异显著。

    加味逍遥散含10味中药,除茯苓外的其他9味皆有特征吸收峰。牛黄解毒片中8味单味中药,5味获取满意鉴别。此法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科学、先进鉴定法。

    HPLC已成为工业、化学、医学、农学、商检与法检等领域中关键的分离分析技术。

    2.3 气相色谱(GC)

    GC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为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于国防、科学、工业、农业、建设研究领域皆获得广泛应用。

    GC以气体为流动相,效率高、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离、鉴定具挥发性成分的中药[5]。黄月纯等[6]对10批石菖蒲内的挥发油成分采取程序升温进行GC分析,标出6个特征峰,创设石菖蒲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张朝晖等[7]采取GC顶空进样模式,对人参提取物内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及苯乙烯残留量检测,展开大孔树脂残留物的质量监控。

    3 热分析法(TA)

    TA在中药鉴定的应用上分为DTA (差热分析法)、DSC(差示扫描量热法)、TGA (热重分析法)。埃塞俄比亚乳香与药用乳香形态极难辨别。DSC以固体乳香做试样可成功鉴定。“白胶香”、“乳香”、“没药”亦采取DSC技术鉴定。DTA可应用于关黄柏与川黄柏、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等的鉴定[8]。TGA可应用于西洋参和人参的鉴定[9]。

    4 X射线衍射(XRD)

    XRD发现于1912年,是分析大分子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XRD局限于对矿物药的鉴定。朱育平等[10]以此法对1种伪马宝与8种马宝检测,伪品成分CaCO3,马宝成分:NH4MgPO4·6H2O、NH4MgPO4·4H2O、MgHPO4·3H2O。白矾、石膏、滑石、信石等皆有XRD特征谱。X衍射Fourier谱法用于熊胆与伪品、引流熊胆汁与天然熊胆识别,给出熊胆、引流熊胆汁检测所得标准图谱与标记峰,特征谱差异显著,XRD对动物类及矿物类中药材鉴定上应用前景广阔[11]。

    5 DNA分子标记法

    DNA分子标记法,是通过对遗传物质多态性的分析进行生物外在性状及内在基因排布规律的诊断技术,较其他技术更具确切性[12],核心技术为DNA扩增与电泳。此类技术共同点为:先利用随机引物合成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不同个体DNA的分子进行扩增,对多态性DNA直接以EP法揭示,寻出DNA真品特有片断对其展开测序,此法应用于相应药材检测,准确、便捷。

    相关研究表明,UV对同科属新异品及混淆品识别极难,只有以光谱的全息特征或进行深入处理方可确切鉴定;因不同产地、种类及加工的中药,其化学成份有别,皆体现于IR内;XRD对动物类及矿物类药材鉴定上应用前景广阔;黄群等[12]亦确定了DNA分子遗传标记对生药鉴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振民,高凤兰,李玉山. 几种中药材紫外光谱法鉴别[J]. 黑龙江医药科学,1989,1(5):11—13.

    [2] 许欣荣. 中药材红外光谱鉴定方法[J].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4(2):103—106.

    [3] 胡逸琴,陈黎,刘勤超. 现代薄层色谱技术及其在生药分析中的应用[J]. 中草药,1997,20(8):1—3.

    [4] 李好枝,谢沐风,裴玉萍,等. HPLC法鉴别西洋参和人参[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14(2):124—12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