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88089
小剂量氯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尿酸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王晖霖 谢登荣
第1页

    参见附件(2209KB,3页)。

     [Key words] Uric acid; Lo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Hypertension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而尿酸可促进它的发展[2],因此,防止尿酸升高自然就成了广大医务人员关心的问题。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绝大部分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应用降压药物,并主张小剂量联合用药[1],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是优先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之一[3]。在这两类药物中,氯沙坦与氢氯噻嗪是常用药物,前者可促进尿酸排泄[4],后者可升高尿酸水平[3],而小剂量两药联用对尿酸的影响如何,笔者就此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或就诊者中选出如下研究对象:在男性及更年期后的女性中,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及未经治疗且尿酸正常的2级、3级单纯高血压(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高血压急症)患者46例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年龄30~82岁,平均(56.57±20.36)岁,治疗组年龄35~85岁,平均(58.36±19.58)岁;同时,在更年期前的女性中,选择健康体检者16例及与上述治疗组条件相同的高血压患者19例分别为另一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年龄33~48岁,平均(42.75±11.39)岁,治疗组年龄37~48岁,平均(44.26±12.65)岁。所选健康体检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肌酐清除率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均正常。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个治疗组均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小剂量氯沙坦与氢氯噻嗪:氯沙坦50 mg,1次/d[3],氢氯噻嗪25 mg,1次/d[3],共6周。在治疗过程中,如血压未降到2级或2级以下,则临时口服硝苯地平10 mg(该药对尿酸无影响),服药后,血压均能达到上述目标;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异常情况而停药或更改药物者。两个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健康体检者常规饮食,高血压患者行高血压饮食[3]。

    1.2.2 尿酸的检测及比较 健康体检者与高血压患者均能按要求检测尿酸。在两药联用前及联用后第2、4、6周末分别抽取各组每人的静脉血测其血清中的尿酸(尿酸检测采用尿酸酶法,试剂盒由广州标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然后,将对照组在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依次与两药联用前比较,对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前后4个时间点的尿酸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上述4个相同时间点的尿酸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予以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男性及更年期后女性尿酸的变化

    对照组在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依次与两药联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F = 1.05,P > 0.05;F = 1.83,P > 0.05;F = 0.20,P > 0.05);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前的尿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68,P < 0.01);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均低于两药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F = 3.33,P < 0.01;F = 2.15,P < 0.05;F = 2.37,P < 0.05);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后第4、6周末的尿酸依次与第2周末比较及第6周末的尿酸与第4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F = 0.74,P > 0.05;F = 0.78,P > 0.05;F = 0.14,P > 0.05);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依次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t = 0.42,P > 0.05;t = 0.44,P > 0.05;t = 1.27,P > 0.05)。见表1。

    2.2 更年期前女性尿酸的变化

    对照组在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依次与两药联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F=1.67,P> 0.05;F = 1.32,P > 0.05;F = 0.64,P > 0.05);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前的尿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1,P < 0.05);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均低于两药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F = 2.31,P < 0.05;F = 2.91,P < 0.01;F = 2.54,P < 0.05);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后第4、6周末的尿酸依次与第2周末比较及第6周末的尿酸与第4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F = 0.37,P > 0.05;F = 0.08,P > 0.05;F = 0.23,P > 0.05);治疗组在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依次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依次为t = 1.69,P > 0.05;t = 2.01,P > 0.05;t = 1.04,P > 0.05)。见表2。

    3 讨论

    1874年人们第一次把尿酸与高血压联系在一起,认为高尿酸由高血压引起[5]。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高尿酸是高血压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6],因此,临床医生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必须考虑到降压药物对尿酸的影响。

    由于2级以上高血压一开始就可以使用两种药物联合降压[3],因此,在该研究中,笔者选择2级、3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由于对正常人而言,男性及更年期后女性的尿酸与更年期前女性的尿酸不同[7],因此笔者把二者的尿酸分开比较。该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两对比较组中治疗组的尿酸在小剂量两药联用前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仍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患者体内有尿酸聚集现象,这与Polovitkina OV等[2]的报道一致,因此,对高尿酸的早期处理有利于延缓高血压的发展[5]。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两对比较组中,治疗组在小剂量两药联用后3个时间点的尿酸均低于两药联用前,说明小剂量两药联用有降低高血压患者尿酸的作用。因氯沙坦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氢氯噻嗪有升高尿酸的作用,所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