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44339
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陈平 谢穗 许园园
第1页

    参见附件(1563KB,2页)。

     2.2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结果及其相关因素

    2.2.1胎儿体质量 A组182例,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 114例,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成功102例,其中81例经阴道分娩,5例阴道助娩,9例剖宫产;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 68例,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成功68例,其中31例经阴道分娩,9例阴道助娩, 28例剖宫产。见表2。

    2.2.2 头位分娩评分 头位分娩评分法是根据骨盆大小、胎儿体质量、胎头位置及产力强弱四项加以评分。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成功148例中,70例头位分娩评分11~12分,78例头位分娩评分13~14分;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失败34例中,20例头位分娩评分9~10分,14例头位分娩评分11~12分,0例头位分娩评分13~14分。

    3讨论

    3.1 徒手旋转胎头的机制

    徒手旋转胎头是利用枕先露的原理。持续性枕后位时,由于胎头俯屈不良,通过骨盆平面径线增大,造成胎头内旋转及下降困难,形成头盆不称,造成头位难产。徒手旋转胎头可使胎头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持续性枕后位的枕额径(11.3 cm)为枕下前囟径(9.5 cm),使胎头通过产道的径线缩短2 cm,使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胎儿顺利娩出[2]。

    3.2徒手旋转胎头的时机

    在孕妇宫口开大6 cm以上,胎先露位置在坐骨棘水平以下0~2 cm。宫口扩张5 cm以下,宫口小,宫颈条件差,影响操作,易造成宫颈裂伤。胎头位置高,胎头不易固定,易失败。如待宫口开全,胎头位置低,胎头已紧嵌于阴道内或形成产瘤,颅骨重叠,旋转不易成功。故试产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助产师细心观察,既不要过早干预,亦不能失去最佳的处理时机,尽量减少第二产程的剖宫产率。

    3.3 新生儿体质量是影响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的重要因素

    胎儿越小,旋转成功率越高。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者,经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者,对评估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时不能勉强。故在行徒手旋转胎头前,测量宫高及腹围,结合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的大小,综合评估新生儿体质量,是保证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的重要因素。

    3.4 头位分娩评分与徒手旋转胎头成功关系

    在持续性枕后位行徒手旋转前应先行头位分娩评分,排除评分≤5分的严重头盆不称,评分≥6分者均可考虑徒手旋转胎头,评分≥11分者,绝大多数可经阴道分娩。头位分娩评分法中骨盆及胎儿大小是固定因素,胎头位置和产力是可变因素,在旋转时要保证足够的产力,产力不良时,需静滴缩宫素加强宫缩后再旋转[3-4]。

    3.5 徒手旋转胎头注意事项

    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实施操作,手法轻柔,一次不成功允许重复,一般不超过3次。旋转时如果觉得头盆紧贴不易旋转时,可将胎头向上推动少许,感胎头稍松动时再旋转,易成功。徒手旋转胎头时,要使用胎心监护仪检测胎心变化,如出现胎心过快、过慢或节律不齐多与脐带因素有关,少数与刺激胎头导致胎儿迷走神经兴奋有关,应立即停止操作,观察5 min后,若胎心仍不能恢复正常,行剖宫产术。

    4 结论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持续性枕后位,在操作时应结合新生儿体质量、头位分娩评分等因素综合评估,可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分娩结局良好。由于年轻孕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不愿试产,导致年轻的产科医师对头位难产处理困难,对产钳及胎吸技术生疏,恐惧阴道分娩造成产伤及新生儿并发症及后遗症,无原则放宽剖宫产指针,使得剖宫产率逐年提高。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与产钳、胎吸术相比,此方法简单、损伤小、易掌握,适宜在基层临床推广使用,对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及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凌萝达.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60-6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