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07974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芦杰,刘森,刘小平
第1页

    参见附件(229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进行对照研究,入选的患者首先进行16层螺旋CT诊断,然后于1个月内接受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6SCT和CAG的冠状动脉狭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的狭窄程度增加,16SCT评估冠状动脉轻、中、重等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16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十分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心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c)-128-02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tomography,MSCT)应用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日益广泛,由于其检查速度快、准确度高、安全无创、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使其在临床迅速得到广泛关注和使用[1]。本院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采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研究,初步探讨了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0年4月选择在本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64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40~77岁,平均(54.6±12.4)岁。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选的患者首先进行16层螺旋CT诊断,然后于1个月内接受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16SCT冠脉成像与CAG诊断间隔时间为1~10 d,平均间隔时间(7.31±3.25) d,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为42~75/min。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CAG诊断的冠脉狭窄程度±10%的范围为参考标准,评估1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率[2]。冠脉狭窄程度分为:无明显狭窄(<50%),中度狭窄(50%~75%),重度狭窄(>75%)[3-4]。计算公式分别为: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6SCT与CAG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

    本组共有64例患者(256支血管)接受16SCT和CAG检查,其中16SCT检查显示136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 64支、LCX 20支、LMA 12支、RCA 40支;与CAG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SCT与CAG结果相符的病变血管124支,其中LAD 60支、LCX 16支、LMA 10支、RCA 38支,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97%。

    2.2 16SCT检测敏感性、特异性

    16SCT评估冠状动脉对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检查结果有差异,且随着患者的狭窄程度增加,16SCT评估冠状动脉轻、中、重等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亦明显增加(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年死亡率已达244/10万(城市)和193/10万(农村),成为死亡的第一病因。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5]。虽然随着设备、导管器材及造影技术的提高,造影并发症、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其毕竟是一项有创伤性的检查,而且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比例也很高,所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无创检查方法对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患者负担是非常重要的[6]。螺旋CT自1989年问世以来,在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已逐渐成为冠心病筛查、冠状动脉支架及搭桥术后评价等的主要工具[7]。随着多排CT影像设备的出现及技术的不断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用于临床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8]。本文采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6层螺旋CT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很高,对于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恩明,刘清强,滕碧和,等.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伪影缺陷及处理对策[J].放射学实践,2009,24(4):441-445.

    [2]梁世伟,周和平,马德亮,等.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不同危险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5):658-661.

    [3]郭建平,朱杏莉,姚斯元,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9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