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92153
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黄克基 曲爱君 刘先英 李建英
第1页

    参见附件(2000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和对照组(30 例),治疗组采用红花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并于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明显优于对照组(60.0%),且治疗组血肌酐明显下降,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慢性肾衰竭;血瘀;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c)-044-02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该病合并症多,治疗困难。慢性肾衰竭大多病程长久,进展缓慢,中医理论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瘀血存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始末,肾络瘀滞致使慢性肾衰竭不断发展,因此临床上治瘀尤为重要[1]。红花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笔者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32 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并与丹参注射液进行比较,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8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43.6 岁;对照组30 例,其中,男16例,女14 例,平均年龄44.5岁。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病由多到少分别为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动脉硬化性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肾功能、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②SCr 为133~707 μmol/L 。③患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症状和既往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史。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饮食控制差,治疗依从性差者;终末期肾衰竭或已透析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脏和其他脏器疾病或严重功能损害者;感染、高血压、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难以纠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太原华卫药业生产,国药准字:Z20053009)20 ml,1次/d,用药12 d,同时予以控制血压、纠正贫血、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并予以药用炭口服治疗;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用药12 d,其余同治疗组[2]。

    1.3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均在用药前及用药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Scr降低>3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Scr降低5%~3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减或未减轻,Scr降低<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2。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竭(CRF)属“关格”、“癃闭”、“肾劳”、“水肿”、“溺毒”、“哕逆”、“虚劳”等范畴,其主要病理机制是脾肾两脏受损,湿毒瘀内停,而瘀血则贯穿于CRF的始终。CRF病程日久,病势缠绵,久病入络,形成瘀血。血瘀不仅是CRF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其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现代医学血凝障碍学说相吻合。金代窦汉卿《针经指南》“络一十有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吴以岭院士通过对络病理论的科学求证,认为络病病机特点为: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络体细小迂曲,气血环流缓慢,病则易滞易瘀;阴络为脏腑之络,病久入深,病则易入难出:经主气,络主血,病久由气及血,病则易积成形[3]。叶天士云:“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说明病久必有血瘀形成,主张“久病必治络”。以上这些中医理论对于肾脏的认识符合现代医学对肾脏结构及功能的认识,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循环,出球小动脉再次形成直小血管,构成肾脏特有的二次的毛细血管微循环结构[4]。因此肾络瘀滞,成为CRF的一个主要病机。

    现代病理研究发现CRF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黏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的异常,核因子(NF-KB)的异常,均可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维化,最终致肾固缩等病理状态。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CRF的病理基础,甚至肾间质纤维化在CRF进展中起更为重要作用。这些认识符合中医“瘀”的概念[5]。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花,辛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红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活性、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微循环血流加速等作用,有利于改善肾衰患者的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和肾血流量[6],改善肾小球内高血流、高灌注、高滤过的“三高”状态,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

    通过本试验发现,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均对CRF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者较后者更为明显,红花注射液可以显著地降低血肌酐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高志扬,易向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论治要点[J].光明中医,2008,23(6):825-827.

    [2]谢婷.慢性肾功能衰竭与血瘀证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