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7030
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80KB,2页)。

     [摘要]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在丙泊酚静脉复合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期普外科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2009年1~11月),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男女不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选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静脉插管全麻,术中维持用丙泊酚TCI并间断静注芬太尼及维库溴胺。B组30例患者在A组诱导和维持的基础上,在麻醉维持过程中根据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加入少量瑞芬太尼持续静滴(1 mg瑞芬太尼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稀释)。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TCI靶浓度、术毕苏醒时间等数据。结果:B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显小于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所需的靶浓度也小于A组,术毕苏醒时间亦明显快于A组患者。结论: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全静脉麻醉中加少量瑞芬太尼持续静滴,可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麻醉的可控性更强,患者的苏醒更快、更彻底,也一定程度地降低了麻醉成本,值得推广。

    [关键词] 瑞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063-02

    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超短效麻醉镇痛药已逐渐在临床上应用,但因其价格相对昂贵,术毕停药后患者疼痛恢复过快而易导致患者烦躁,加用其他镇痛药又恐影响患者恢复,而芬太尼因其半衰期相对较长,不易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烦躁,但对于长时间的手术有引起术后蓄积的可能。本文旨在探讨两者合用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找出一种更优良、更经济的麻醉方案,以服务于广大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2009年1~11月),男女不限,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疾病,麻醉均选用静脉复合全麻加气管插管,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术前常规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东莨菪碱0.3 mg。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两组患者诱导前均静脉预充胶体液7 ml/kg扩容。诱导:丙泊酚2~3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胺0.1 mg/kg,分别静注诱导插管,术中维持:A组患者丙泊酚TCI初始靶浓度为4 μg/ml,术中每隔1 h间断静注芬太尼0.15 μg/kg,每隔45 min静注维库溴胺0.05 mg/kg,并于术毕30 min前停止静注入芬太尼及维库溴胺,术中根据麻醉深浅随时调整丙泊酚靶浓度,丙泊酚维持到切口缝合完毕。B组患者诱导同A组患者,但在A组维持的基础上加用0.000 1%浓度的瑞芬太尼静滴,并随时根据麻醉的深浅调整瑞芬太尼的滴入速度,瑞芬太尼维持到切口缝合完毕。

    1.3 监测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切皮时、切皮后10 min、切皮后30 min、切皮后60 min、关腹时、拨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A、B组患者的丙泊酚靶浓度的变化等情况。

    1.4 统计分析

    利用SPASS 1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并做两两比较,率的比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B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明显小于A组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丙泊酚靶控的血药浓度亦有明显差异性,B组患者维持镇静所需的丙泊酚的靶控浓度也显著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静脉阿片类镇痛药,其效价大致等同于芬太尼,它不依赖于患者的肝、肾功能而能被血浆中特异性的酶所水解,对于需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无须要担心其药物的蓄积[1]。但正是这种特点,术毕停药后,患者往往会由于突然的疼痛而烦躁,而不得不加用其他镇痛药物,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芬太尼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即使手术结束患者亦不会感到疼痛,但做长时间的手术极易导致芬太尼在体内的蓄积,影响患者术后的苏醒与恢复[3]。低浓度的瑞芬太尼持续静滴,不但会使术中的镇痛更加完善,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术中镇静药、镇痛药及肌松药的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可减少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4],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5-6]。又因术中以芬太尼的镇痛为主,瑞芬太尼停止静滴后患者亦不会感到疼痛,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很少,不会增加患者的麻醉成本,相反由于丙泊酚的用量减少反而减少了患者的手术费用。故此种麻醉方法更适合时间较短且需要全麻插管的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对于基层,不具备靶控设备和技术的医疗单位,可把瑞芬太尼加入稀释后的丙泊酚中静滴维持麻醉(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自己配制,笔者通常是在5%的糖中加入丙泊酚500 mg、瑞芬太尼1 mg),只要掌握一定的经验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8]。值得在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江晓琴,左云霞,林雪梅.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配伍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的研究[J].华西医学,2007,22(5):282-283.

    [2]杨琦,曾国丽,何常佑,等.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52-53.

    [3]赵宏亮.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16-1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