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026349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治疗38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刘晓晖
第1页

    参见附件(1182KB,2页)。

     1.4 随访和疗效判定标准

    用药期间每月复查1次,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能、B超。停药后随访6~12个月,随访内容为:B超、妇科检查、月经复潮时间、痛经情况、CA-125等,每月1次。术后观察1年中复发及受孕情况。复发指双合诊检查或B超再发现盆腔内异位囊肿或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痛经。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基础体温呈单向型,用药3个月后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相似,停药后两组症状、体征变化相似。见表1。

    2.2 副作用

    38例中,6例有轻度体重增加,3例少量阴道流血,有的轻度恶心。这些症状均在停药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肝功能正常,无一例因副作用而停药。见表2。

    2.3 随访

    3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仅2例复发。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巩固治疗同样有效,完全缓解率及累积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应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既可抑制残存病灶发展,又可预防和减少复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原则为:减灭和消除病灶,缓解和解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延缓复发。其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引起盆腔粘连,改变卵巢、输卵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干扰输卵管的受孕功能,引起不孕。腹腔镜手术可以全面的观察病灶的变化,手术野清晰,有利于发现微小病灶,有利于子宫手术的彻底性[2-3]。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浸润、转移、复发的恶性行为,术后复发率高。多数患者尚年轻,要求保留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4]。

    EM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5-6]:进行性加重痛经,性交痛,月经失调和不孕。其发病机制的主导理论是经血逆流、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治疗应达到四个目的:减轻及控制疼痛、治疗及促进生育、减缩及去除病灶、预防及减少复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治疗子宫内异症是细胞减灭性的,而非治愈性的,而且大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尚年轻,要求保留卵巢功能,甚至生育功能。这就保留了卵巢甾体激素的分泌,残存病灶会因此而复发。有报道保守性手术每年复发率为13.6%,3年复发率为38%~5l%。

    [参考文献]

    [1]徐慧,王自能,郑辉,等.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survivin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14(5):123-124.

    [2]邵方怡,王劲红,王雅萍,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辅助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15(8):47-48.

    [3]蒋凤艳,龙凤宜,徐文生,等.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进口)和达那唑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4):123-124.

    [4]林金芳,孙翠翔,华克勤,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