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39495
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辐射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160KB,2页)。

     [摘要] 探讨CT扫描的临床应用和辐射危害的预防方法。通过对CT扫面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应用范围进行学习掌握,合理减低辐射损伤并发挥CT扫描的最大作用。通过对CT扫描的成像原理、结构进行了解,使CT扫描成像效果更加清晰准确,通过降低剂量、提高技术水平,使辐射损害降到最小。CT扫描在发挥最大效能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损害。

    [关键词] CT扫描技术;应用;辐射;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4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03(b)-061-02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定名为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机。这种机器由X光线断层扫描装置、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置组成,可以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检查,发现病灶。一位神经放射诊断学家第一次利用CT扫描为人体进行检查的对象是个怀疑患了脑瘤的妇女,结果在荧光屏上不仅现出了脑瘤的位置,甚至连形状和大小都清晰地显示了出来,这一成功检查宣告了一个新技术的诞生[1]。

    1 CT扫描的原理

    CT扫描又称CT容积扫描,是采用滑环技术,X线球管或X线球管和探测器不断地进行360°旋转,连续产生X线,并进行数据采集;同时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螺距:球管旋转1周(1 s)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2]。一般认为螺距为1.0时图像质量最好。CT机投入到临床以后,以它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层次等优越性,发挥了有别于传统X线检查的巨大作用。

    2 CT扫描的优点

    速度快,连续快速扫描成像,减少呼吸伪影,避免小病灶因呼吸幅度不一致而漏诊,缩短危重患者检查时间,配合压力注射器分别完成不同时期的多期扫描。容积数据,可重建高质量的多轴面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

    3 CT应用范围

    3.1 颅脑部的检查

    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

    3.2 对五官及颈部的检查

    五官部位的肿瘤及炎症、咽喉部位肿瘤、颈部甲状腺及淋巴系统肿瘤、颈部肿块等。

    3.3 胸部检查

    肺内肿瘤及炎症,纵隔及胸腹的肿瘤、炎症等。

    3.4 腹部检查

    肝、胆、脾、胰、肾脏、肠道、盆腔内器官感染、肿瘤、脓肿、结核等。

    3.5 骨关节、脊柱部位的检查

    适用于其肿瘤、外伤、转移瘤、关节脱位、结核等疾患。

    4 CT的危害

    CT可以被理解为用X线从多角度拍摄。X射线属于电离辐射,它在对人体起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生物效应而伤害人体。除扫描层面内的剂量外,扫描范围外的区域也存在相当剂量的散射线。DNA双螺旋结构被打破是对细胞的关键性损伤,辐射诱导基因突变或双螺旋结构被打破、畸变增多,最终可导致癌症。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患者中有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在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中有3.2%是由这两种检查造成的。研究者并非抹杀X射线和CT检查的重要性,只是想提醒医生,在采取这两种检查时应谨慎[3]。

    5 CT辐射预防

    5.1 技师的注意事项

    从应用层面上,首先应该建立辐射防护概念,正确掌握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能一味盲目追求影像质量而忽略辐射剂量,技师应当被培训并且精通最优化的CT检查;其次应了解所使用设备的性能、各种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各种辐射防护措施,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减少患者的辐射照射剂量,注意检查指示和限制不必要的扫描层,采用适合患者截面区的扫描参数。尽量减少儿童的mAs值,使螺旋CT的螺距因子大于1,并且计算重叠图像而不是重新获取单幅图像,充分地选择图像重建参数,在多层CT上应用Z轴滤过。

    5.2 合理控制辐射剂量

    临床医师和放射医师应当讨论以确定每一个CT检查是否是临床需求的,放射医师有责任与技师和临床医师共同控制剂量。图像质量和剂量控制是影像科一直坚持的原则,是确保影像质量能满足临床检查需要的最低要求,任何无谓地过多地使用剂量都属失误。对不同的诊断目的,应提供不同噪声水平的图像。各种疾病需要达到的图像质量水平,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总结,这也是今后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应关注的重点。

    6 总结

    由于CT影像利用窗口技术使密度分辨率大大提高,对软组织及实质性器官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同时随着CT设备功能的越来越强大,放射防护界对CT检查的防护越来越重视,加强CT的质量管理及控制,不仅要求扫描人员的操作规范化,而且要严格控制CT检查的适应证。加强儿科医生和CT医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为患者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对于必须进行CT检查的患者,对检查部位要确保在最小辐射剂量下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另外,医学影像学家、厂商以及国家监督机构必须齐心协力,将CT的放射剂量降到最小。必须建立剂量限制体系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等3条基本原则。此外,还必须建立照射外防护,包括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6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