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158177
被勾兑的中国滋味(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1年第10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身为“餐厨双宝”的食醋和酱油最近相继沦陷入“勾兑门”事件,当传统工艺遭遇现代工业,一场前所未见的信任危机席卷而来,在这个“勾兑时代”,是否真的还有按照传统酿造方法制成的调味品?这些被勾兑的食品究竟伤害了我们多少健康?本期,食品行业专家及厂家做客《养生杂志》,对“勾兑门”事件进行深入探讨。

    “勾兑”不等于“有害”

    食品安全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最常用的食品原料。“95%山西老陈醋是勾兑”的新闻令公众哗然,不过很快被证实是当事人表述不清所导致的误读。不过,“勾兑醋”还是被许多人认为是“有害健康”。

    紧接着,酱油也“曝出”类似的新闻。非传统酿制的“配制酱油”,更被冠以“化学酱油”,再加上“含有致癌物”等最具有新闻号召力的词语,果不其然又引起骂声一片。

    实际上,“勾兑醋”和“配制酱油”都不是中国“黑心厂家”的发明,二者都是国际上广泛存在的产品。它们不采用传统的酿制工艺,生产成本低。即使在风味上跟传统酿制产品有一定差别,也还是可以满足多数人的“调味需求”。所以,不仅在中国,在国外同样大量存在。

    许多人看到“勾兑”“配制”,往往不加思索地想到“有害”。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凡是传统的就是好的”的潜意识。就“勾兑醋”来说,“醋精”中的醋酸跟“酿制醋”中的没有任何区别。它们的安全性取决于其他成分,而合格的食品级醋精,安全性与酿制醋并没有不同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