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13640
医院里,患者不得不知的“潜规则”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家庭医药》 2012年第11期
     近来,“潜规则”一词颇为流行。“潜规则”是相对于“显规则”、“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据说,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医院里当然也有。医院里的一些“潜规则”,也许医生们心知肚明,但普通患者往往不甚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但实际上,了解这些“潜规则”,对于您的健康和就医,都大有好处。

    1.不用“职称”来评定医术

    老百姓去看病,选择挂哪个医生的号呢?无非是看门诊大厅里的医生简介:学历、职称、学术地位……

    其实,很多临床经验非常优秀的医生,由于无暇发表论文,或不擅长运作人际关系,一直徘徊在“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职称上。有些不怎么会看病的医生,可能因为科研成果多,或是担任的行政职务高,或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而迅速提升为“博导”、“专家”、“主任医师”。说实话,要找对医生,最好在医疗界有朋友可以咨询。一般来说,同行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老百姓还有一个误区:“号被抢光的医生肯定是好医生。”其实也不尽然,医疗界也有弄虚作假的“托儿”。某些医生也会用“太忙”的假象来为自己招揽患者。

    倘若为了挂某一个所谓的专家号,一直等待,贻误了病情,那可就惨了。

    总之,对那些“包治百病”、“绝对能治好”、“别的医生那里你不要去”这类不谦逊的医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