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13602
药品又一次降价老百姓能否得到真实惠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家庭医药》 2012年第11期
     多年来,中国民众对虚高药价一直怨言颇多,加上目前中国公共医疗卫生方面,财政投入少、保障水平低,每年都有许多人因费用问题,在生病之时放弃去医院治疗。

    近日,针对反映激烈的“看病贵”问题,国家发改委倾听民声,顺从民意,又一次对药品价格进行了大批量、大幅度调整,以缓解百姓治病的双重之痛。即自2012年10月8日起正式对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药品的最高零售价进行调整,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种规格,平均降价幅度达17%。这也是继今年3月份消化类药品降价后,国家发改委实行的第二次大规模药品降价。现在我国各个城市已经陆续开始执行这个标准,例如——

    广东:结合实际,广东省物价局对目前在广东市场销售的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政府定价药品进行了全面清理,补充制定调整了国家未公布的205种规格的药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为21.6%,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从原来的216元调整为120元,降幅达44.5%。
, 百拇医药
    安徽:在国家降低95个品种、504种规格基础上,补充降低了在皖销售的59个品种215种规格抗肿瘤等3类药品价格,平均降幅17%,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21%。

    宁夏:宁夏自治区共有27个品种的三统一中标药品纳入降价范围,平均降价幅度超20%,其中降价幅度最大的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依托泊苷胶囊剂(50mg×10粒/盒),降幅达40%。多数药品降价幅度在20%~30%。

    此次降价惠民不少

    这次实行的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将不同程度降低此3类药品的价格,对于老百姓来说,优惠力度是非常大的。目前,需要此类药物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需要长期用药,降价以后,患者无疑将受益良多。以骨髓移植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的“他克莫司”为例,1毫克50粒装,由1488元降为1339元,降价幅度达到了149元,患者1个月需要6~7瓶,单单这一种药就每月可以减少1千多元的花费,对于部分需要终身用药的患者来说,原来用不起的药物,很可能现在可以放心地终身来维持治疗。降价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更是给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 百拇医药
    此次药品价格调整对日需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需费用低的药品不降价,鼓励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对部分临床供应紧张的血液制品适当提高了价格;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药品的研发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原来降得更多的是国内企业药品,此次规定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额涉及63种产品,其中有50种产品来自诺华、罗氏、辉瑞等29家外资企业,整体看来外资企业降价幅度较大。而且把他们的单独定价权也取消了,纳入到统一定价当中,进一步缩小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的价差。这不但促进了市场公平竞争,最大的是给大病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以前降价的药品,因为国内仿制药企业非常多,做仿制药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此次降价的药品,抗肿瘤药等技术含量高,而且很多属于原创性新药和进口药,不是想仿就能仿,或者说仿制速度也没有那么快,加上国家药监局对简单的仿制不再审批,所以对于药品“改头换面”的可能性不大。

    历年降价老百姓“没感觉”
, 百拇医药
    据统计,自1997年以来,政府已经连续29次对医保目录中的药品零售价格进行降价,预计可以减负数百亿元,但老百姓总是“没感觉”,反而觉得看病还是越来越贵,药品价格还是越来越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在此前多轮药品降价过程中,一个不难发现的现象就是药价降低了但是药却买不到了。事实上,一旦发改委宣布某些药品降价,医院、药店就减少甚至停止进货,药企也减少或者停止生产降价药,导致降价药从市场上消失。或者,对于没有利润的药品,药企和药商将其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这早已是医药界公开的秘密。改头换面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在不改变药品成分及含量的情况下,仅通过改变药品包装、名称来提高价格;有的在药理作用及临床适应证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剂型、规格等来达到提高药价的目的,例如:罗红霉素有40个名字,头孢三嗪有30个名字,抗菌药氧氟沙星的名字达52个之多……还有常用感冒药快克、感康、太福、永隆的通用名都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花花绿绿的一药多名让患者无所适从。

, 百拇医药     数十次的药品降价,涉及药品之多,有的甚至连续降了好几次,但是看病贵、药价虚高、一药多名的问题一直存在。虽然国家发改委对药品价格的监管防止了药品生产企业乱定价、乱报价,使药价逐渐回归理性,但每次“限价令”颁布后,都有80%的限价药从医院、药店消失,药企改换药品名称、规格及包装,按“新药”重新定价等违规行为并未遏制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发改委只负责药价的调控,而卫生部门分管医院,药监部门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三个部门各负其责,对药价虚高的监管,却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政府给力,药品降价才能真落实

    虽然此次药品降价幅度大,改头换面的可能性更小,老百姓比以前得到的实惠似乎也更实在,但是为了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得到药品降价的实惠,国家发改委不仅要发布降价令,更要完善监督措施,严防降价药换上新药名继续维系药价暴利。当然,仅靠发改委介入监管还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相关部门人力、物力有限,不妨考虑从新药注册源头抓起,国家药监局一定要把好新药审批关,可以建立新药报批公示制,把药企上报的新药和正式注册前的新药,通过媒体公示,发动公众参与监督,严厉问责产销伪新药的药企与经销商。

    从药品定价层面来看,可以考虑按药品成分来确定零售指导价,而不以药名确定,从而保证药品性价比,留住受患者欢迎的降价药。而且,还要紧盯药品质量,防止无良商家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使用劣质药材。除此以外,要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铲除流通环节腐败,挤干药价水分,一旦发现药品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超标,就要坚决问责。

    药品降价是好事,是解决看病贵的有效途径,要堵住药商和药企可以钻的空子,仍然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和坚持落实政策,否则就会重蹈以前的空降价、降价死、不降反升的覆辙。, 百拇医药(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