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58605
海中人参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家庭用药》 2006年第8期
    自古以来,中国人称赞为“山珍海味”之一的海参,经现代科学探明成分,发现与证实其更多保健医疗价值后,愈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了。

    海参是生活于海底的棘皮动物,因其体表皮膜上生长多数棘刺或棘突,故有此名。又因其形状有些像黄瓜,所以又名海黄瓜。海参的得名,是和它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密切相关。明代谢肇潮《五杂俎》指出:“海参……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清代王士稹《香祖笔记》说:“海参得名亦以能温补故也。生于土为人参,生于水为海参”。

    据生物学文献记述,海参是海中一种颇为奇特的动物,它没有眼睛,缓慢地匍匐爬行于珊瑚礁、珊瑚沙泥底,附着力很小,易于被海浪冲击。它以海中浮游生物为生,有时吃进一些海底沙泥,故海参还有沙噀,海鼠等别名。当遇到海中其他动物袭击,海参会迅速吐出肠子缠绕对方,肠子拉断后,海参趁机逃逸。经过数周,海参体内又能生长出完好的肠子。在恶劣环境中,海参能把身体分成数段,每一段能逐渐各自生长成完整的海参。

    饶有趣味的是,海参还有及早躲避海洋风暴的“本能”,当风暴将要采临之际,海参会躲避到石缝里。有经验的渔民若发现海底忽然捕获不到海参,这将使渔民推想到可能会有暴风雨来到,子是抓紧时间返航。这也可说是海参在某种程度上给渔民提供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警讯。

    海参的品种繁多,据说全球海中至少有800多种,可供人类食用者40多种,中国的海参约有20多个品种可供人食用,以北方刺参营养价值最高。

    中国古人很早己知捕食海参,但对其医疗作用的文献记载则较迟,除了上述明代《五杂俎》之外,尚有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记载:“(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痿。”清代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详细列出海参“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等多方面食疗功效。虽然,中医学认为海参性味滑利,脾胃虚弱、痰多、大便溏泄者不宜食,但只要善于掌握,是完全可以扬长避短的。

    据研究者报道,海参含硫酸软骨素,有助于人体生长发育,延缓肌肉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海参黏多糖有利于促进手术伤口愈合与骨折康复,提升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海参糖胺聚糖具有抗血栓作用;“海参毒素”虽名为“毒素”,其实对人体健康无甚妨害,却能抑制多种霉菌生长繁殖,也能抑制某些癌细胞生长,并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胃肠溃疡病有助益;海参所含精氨酸,是合成人体胶原蛋白的重要成分;海参含微量元素钒,能参与血液中的铁之运输,增强造血机能;海参所含微量元素硒,能发挥抗癌作用。

    海参还含蛋白质其他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尼克酸、牛磺酸、钙、磷、铁、钾、钠、镁、碘、锰、锌等,加上它的低脂肪、低糖、微少胆固醇等特点,对于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栓、静脉血栓、神经衰弱、关节炎、糖尿病.慢性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肝硬化、便秘、癌肿、贫血、产后体虚、病后体虚等诸多病症均有辅助治疗作用,海参可谓是食疗佳品。, 百拇医药(傅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