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2008
编号:13845047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8
     2.2 兔耳病理改变:空白组兔耳皮肤各层结构完整,表皮层较薄,表皮与真皮边界清晰,皮下组织无炎性细胞浸润和小血管扩张等病理结构改变;模型组上皮出现特异性角化且明显角化不全,颗粒层及棘细胞层组织增厚,真皮浅层可见小血管扩张及肿胀,炎性细胞浸润,角化物质大量聚集毛囊漏斗处形成角化栓;痤疮合剂组兔耳表皮角化程度明显缓和,增厚的颗粒层及棘细胞层显著变薄,真皮浅层炎症细胞减少明显,部分小血管轻微扩张,毛囊漏斗内聚集少量的角化物;阳性组毛囊扩张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显著改善。见图1~4。

    2.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处理后,空白组外周血清IL-3、IL-4、IL-13、TNF-α、GM-CSF浓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痤疮合剂组和阳性组外周血清IL-3、IL-4、IL-13、TNF-α、GM-CSF浓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5。

    3 讨论

    痤疮的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就已形成辨证论治的理论,认为痤疮为上焦(肺经)、中焦(胃经)、下焦(大肠经)郁之热邪所致。近年来许多中医名家提出了湿热、血瘀痰结、气血凝塞等理论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