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31015
“立体定位”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第1期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8例患者,男5例,女113例;年龄16~35岁,平均26.2岁;上睑均为单睑及正常组织结构(排除外伤所致内眦赘皮);内眦赘皮类型:睑型62例,睑板型46例,倒向型10例;内眦赘皮严重程度分类:轻度58例,中度41例,重度19例;术前内眦间距(Inner intercanthal distance,IICD)3.16~4.42cm,平均3.78cm;睑裂长度(Horizontal lid fissure length,HLFL)左侧2.52~3.28cm,平均2.75cm,右侧 2.54~3.36cm,平均2.76cm;内眦赘皮行单纯矫正术8例,同期行重睑术110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切口设计:先用左手向鼻侧按拉内眦角旁皮肤,充分暴露内眦角,并同患者交流内眦外形,在初步确认外形后,在泪湖最内侧皮肤端点标A点;然后手腕不要马上抬离面部支持点,而将标记笔垂直抬起约2~3mm,松开左手,内眦角自然回弹,再将标记笔放下标记B点,既新内眦点。将内眦赘皮上方起始点设为D点,经A点于下睑缘下约1.5~2.0mm画线止于C点,C点位置根据内眦赘皮的严重程度决定,连接AC、AD、DB,形成一个不对称不等边的“Z”字切口(见图1)。

    1.2.2 手术过程:取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0.5~0.6ml行局部浸润麻醉后,沿内眦设计线切开皮肤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06 字符